从周日到校报到,到今天为止,我实际上到校时间才4天时间。但这4天,我的整个生活变得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周日报到的时候,孩子和孩妈陪着我来学校。安顿好后,他们从学校门口打车去高铁站坐高铁回北京。目送载着他们的出租车远去的背影,我的鼻子发酸,眼泪湿润了眼眶。
辞别亲人是中年人离家上学最难过的一关,佛经中说“辞亲出家,而为沙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岂止是辞亲出家很难,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辞亲上学也很难,亲情在人生中太重要了。儿子在高铁站给我发信息说,我妈怀疑你到不了一个星期便会从学校溜了,回家不上了,那一刻就连我自己也怀疑会如此。
在学校的第一夜,我失眠了。一是因为太想家,二是因为同宿舍的一群孩子们都是些游戏迷,打游戏打到很晚,弄出的声音很大,影响我睡觉。我向他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我自己,就算是和他们认识了。他们都惊讶于我这个年龄还来和他们一起上大学,与此同时也非常佩服我这个和他们父母一样大的大叔居然有毅力参加统招高考,来到这里和他们一起学习临床医学。
这些孩子们实际上很好相处,都很善良,乐于助人。贪玩是这个年龄段的天性,我自己的儿子也喜欢打游戏,他早已把我的耐性磨得很好,所以我并没有因为宿舍的这些小伙子们打游戏影响我休息而有什么不愉快。
实际上,从第二晚开始,我的睡眠就恢复得差不多了,上床后几分钟就入睡了,尽管这些孩子们还是在那里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因为和他们更熟悉了点,我提醒他们声音小点,他们倒也是立即就照办了,算是照顾我这个“老人家”了。
这所学校录取的学生的高考成绩基本上都是各省排名在前40%-50%左右的考生,应届考生考出这种成绩属于不上不下的水平,毕竟我这种离开学校快三十年的中年人简单备考了一下也能考和他们一样的成绩。一般来说,这样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不太好的,他们大多贪玩,不预习也不复习,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自制力一般。
班里的同学一多半都是医二代,很多同学的父母在开诊所或在医疗机构工作,他们将来的人生之路能从父母那里借点力。有些同学和我交流,说他们家祖传的治疗某种疾病,有一些独特的不传之秘,他们考到证后就靠着这个吃饭。所以他们中的很多并不是真正热爱医学才来学医的。
我的到来引起了他们的好奇,我是在家里赖到最后几个小时才出发到学校报到的。出发前心中还是在忐忑着,甚至犹豫着要不要来上这个学,我对离家读书既有不舍也有恐惧心理,我担心自己不能适应。但是从到校的第二天开始,我便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生活。
我在的这所学校有两个校区,医师类专业独占了一个校区,其余的护理、药学等专业共占了一个新校区,两个校区共有一两万师生。我这个校区的面积不大,绕着学校走一圈也要不了二十分钟。从宿舍到食堂、教室、图书馆、实训楼、实验楼中的任何一处,步行不超过十分钟。所以生活和学习都很方便。报到的那一天,我还凑巧到另一个校区去看了一下,那个校区大多了,反而没有这个校区安静。
宿舍的住宿条件确实不好,6-8个人一间宿舍,每层楼有两个公共卫生间,全校共用一个公共浴室。1998年,我初中的一个老同学和我考入同一所大学,他看了我们宿舍的住宿条件后说了一句,这还不如我们98年的住宿条件呢。他说的没错,宿舍里破破旧旧,确实比我们那时候的住宿条件差。但宿舍里今年安装了空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去年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还没有安装空调呢。
教室和图书馆里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教室里虽然没有空调,好歹还有风扇,图书馆则是既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但是图书馆人特别少,北方的九月份也不是那么热,开窗通风后,呆在图书馆里看书,也是蛮舒适的。
这所学校的学生普遍不怎么好学,所以平日里图书馆里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节假日人可能多一点。和我最喜欢的国图相比,这里的综合条件当然差不少。但我们校图书馆也有它的优点,一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专业的医学书籍还是足够多的,而且一次可以借出十本,这比国图方便,二是图书馆里的读者比国图少很多,所以不那么拥挤和嘈杂。
我进入图书馆的那一刻,就喜欢上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坐在靠窗的位子上,吹着凉爽的风,看看书或写写文章,内心的满足感让我想家的情绪缓解了许多,甚至有那么一刻我在想,要是一辈子都能这样该多好。我在这里读书也比在北京读书更加容易专注,因为在这里,我的生活变得更简单了,处于绝对不受打扰的状态。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虽然比不上那些头部的医学院校,但是对我个人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况且我在节假日还可以回北京泡泡国图。
在学校学习,整体的感受和在国图自学还是不太一样的。学校里有考核的要求,所以所有的课程都必须完整地学完,这样就能逼着自己更系统地学习。我们学校的学习资源当然也比不上那些好的医学院校,但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性课程,全国医学院校都一致,医生们要掌握的各种专业知识还要经过全国统一的考核,所以只要通过考核,最终大家所学的医学知识相差无几。
学校里的几个专业课老师讲的课蛮精彩的,尤其是解剖学老师讲的课,我很喜欢。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课堂上幽默风趣,她的课程很受人欢迎。但是她拓展的知识面很宽,我们的教材显然配不上老师的水平。所以我上了几堂课后,便请老师推荐更好的教材,自己在网上下订单买了。
不知为什么,我们也没有练习册,这对巩固所学知识是不利的,我也自己购买了一整套的专业课练习册。与此同时,我在B站上找到了各门专业课最受人欢迎的公开课,这些公开课都是由顶级的名师所讲。除了课堂听课之外,我同时也在B站上听这些专业课了。我学习有个习惯,一定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学通透才罢休,所以我自学所占的比重更大。
我已经46岁了,我的时间很宝贵,我来这里不是只为了混学历的,学历虽然对我有用,但我更想扎扎实实地学习一些医学知识,而且最好是能够进行深度学习,这需要自己去找许多学习资源。所以这几天我过得很充实,也很忙碌。
我的同班同学们,很多对我既好奇又格外钦佩,只要一有机会,他们中总会有人走近我,和我聊天,希望对我有更多的了解,部分老师也如此。我本来想静悄悄的在这里学习,但是后来发现不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我将不堪其扰。所以干脆在某次课堂上,借着老师要我们介绍自己的机会,主动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我自己。
有几个孩子非常佩服我的自制力,他们上课的时候想办法靠近我坐着。晚上我在操场上跑步的时候,他们也主动跟着我一起跑步。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他们主动到我的位子上找我,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些启迪。班上还是有几个同学有好学之心的,我也很乐意对他们产生一点点影响。他们毕业后基本上都是会回到基层去当医生的,我出自农村,对基层的医疗有非常浓厚的情结,盼望他们将来能在基层,更好地帮助我父母一样的普通老百姓,所以非常愿意将这些年轻人导向一个更正面的方向。
这样的忙碌和社交,让我的思家之情减轻了许多。辅导员和任课老师也很照顾我这个大龄学生,我申请每周末都请假回家,辅导员也去学校里帮我争取到了。体育老师也让我不用担心,对我这种大龄学生,他在体育测试中不会太苛求,他还安慰我说,军训教官肯定也会这样照顾我。这些帮助让我更放松地融进了这里的生活,一个脱离了校园生活快三十年的人,重新融入校园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老朋友依然一如既往地信任我,有问题还是找我咨询,我也在尽量安排时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个人生转折,正在逐步而平滑地完成。一旦这个过程能够顺利完成,我希望我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最起码六年的沉淀时间。
我在这个校园里想不成为被关注的对象是不容易的,我估计要不了多久,老师和同学们对我既往的一些经历,甚至对我的文章都会有所了解,尽管我现在在微信上把他们都屏蔽了。我但愿这一切都不会对我构成太大的影响,不至于破坏我的宁静。在更进一步的远行前,我需要先好好地提升自己。
今天教师节,我的高中化学老师联系我,他感慨我又回到了校园。我则回应他,百战归来再读书,人到中年,再沉淀一下自己不是坏事。我的理想依然在远方,所以我还是要背起行囊,继续前行的。
远方的亲友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一切都很好,不用担心我了。高中时,教我数学的毛老师有一天对我说,你的适应能力之强很罕见。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如此,总是能随遇而安。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目前学业繁忙,精力有限,毕业前无法为您提供服务,敬请谅解,患者朋友请到正规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