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白金丸”

“白金丸”最早收录在宋代许叔微编撰的《普济本事方》中,该书记载“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川郁金七两。二药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大(与黄豆差不多大,直径约6mm)。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此方中的白矾,有时也会被枯矾代替。清代赵学敏的《串雅外编》中也收载了此方,但在该书中,本方名为“截癫方”,主治癫狂。

根据《普济本事方》中的这段文字记载,白金丸的适应症应为现代精神医学中的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或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有时处于抑郁(忧郁)状态,有时处于癫狂(躁狂或轻躁狂)状态,情绪剧烈波动,认知失调、情感失调、情绪失调,难以自制。这是中国古代医著中难得一见的准确描述此类精神疾病症状的文字。传统中医认为这是痰蒙心窍所致,故应以豁痰清窍的方法治疗。

白矾是硫酸类明矾石族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其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铝钾。枯矾是由白矾脱水而成的,枯矾又名煅白矾,传统的炮制方法为取拣净的白矾,置砂锅内加热溶化并煅至枯干即成枯矾。枯矾为不规则的结晶体,大小不一,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白矾或枯矾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抗阴道滴虫作用、凝固蛋白质作用、止血与止汗作用。但白矾有毒,动物实验显示,用明矾注射液给家兔或狗注射,实验动物会局部产生出血性凝固型坏死,进而在周围形成抗胶原纤维瘢痕,造成尿闭、尿失禁、腹泻、排便困难等,实验动物还会出现肛门、会阴及睾丸阴囊水肿,甚至形成肛周围组织坏死,直肠瘘管及晚期直肠狭窄。所以白矾或枯矾不能过量与长期使用。

传统中医认为白矾能祛痰开闭,常以之治疗中风、癫痫、喉痹及痰饮喘嗽等。白矾还常作为外用药治疗疥疮、牛皮癣、白癜风、湿疹、痈疽肿毒、蜂窝组织炎、口舌生疮、烧烫伤、口舌生疮、盯耳流脓、鼻中息肉、痔疮疼痛、崩漏、损伤出血、鼻衄、带下阴痒、脱肛、子宫下垂等。

白矾是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最为重要的药物之一,除白金丸外,历史上还有“救生散”(出自《圣济总录》)也是用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救生散主治卒中风(脑溢血或脑梗),该方以白矾、清半夏与天南星各等分组成,制成散剂,用时取散剂约3g,与酒调和,再以生姜三片,煎汤后灌服患者催吐。这是古代抢救中风患者的一种办法,现代多不用此法,现代的脑卒中患者一般由神经外科抢救。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我国医生们发现了白矾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亦属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种,故古人以白矾治疗此类疾病亦不为怪。

川郁金(郁金)是另一种常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中药,顾名思义,郁金有治疗郁症之效。川郁金(Curcuma chuanyujin)是产于四川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80-120cm,块根呈纺锤形,断面黄色。现代所用的郁金为姜科姜黄属多种植物的块根,川郁金、温郁金(温州产)、姜黄、广西莪术、莪术等多种植物的块根都被当作郁金使用。为确保疗效,白金丸中的郁金应遵古籍记载,使用川郁金。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郁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一定的影响,郁金中所含的姜黄二酮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姜黄二酮注射液能明显延长家猫的各期睡眠,包括慢波睡眠1期、慢波睡眠2期和快动眼睡眠期,其作用明显优于传统安神药“朱砂安神丸”。该试验提示姜黄二酮具有明显的中枢神经抑制效应。另有实验表明姜黄二酮对离体海马脑片CA1区椎体细胞群诱发场电位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郁金治疗精神类疾病的效果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实。

仝小林院士受此方启发,在白金丸的基础上,加味天竺黄,研制了“仝氏癔症晕厥丸”。该丸组成如下:枯矾12g,广郁金48g,天竺黄24g,上三味共研粉,制成蜜丸,每丸重3g,每次服用1丸,每日2次。本方功效豁痰开窍,主治癔症性晕厥。

据仝小林院士记载,他在临床实践中,曾经遇到过患者告知他,某民间人士曾以白矾和郁金治疗精神科疾病,效果甚好。仝小林院士遂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此方案,并进一步优化此方。他以此方案治疗过精神分裂症与双向情感障碍等严重的精神疾病,有治愈的案例,仝院士的著作中有专门的医案记载,有意者可在其《新病机十九条》一书中查阅。

精神科药物几乎不存在无毒副作用的,相对而言,可能白金丸比其他药物的毒副作用还要小一些。但即便如此,患者亦不宜过量服用。若需长期服用,须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与血常规,避免急性中毒或慢性蓄积性中毒。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目前学业繁忙,精力有限,毕业前无法为您提供服务,敬请谅解,患者朋友请到正规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