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最后的一天

凌晨下了一场大雨,雨实在太大了,家里隔音条件又不好,我被吵醒了。醒来后,我躺在床上想,如果白天还这么下雨,今天可能就无法按照原计划出门了。好在到了六七点钟的时候,太阳出来了,看情况又是一个艳阳天。我拿出手机拍摄了好几张家乡日出的照片,以前在家生活的时候,每天看惯了农村的日出,不觉得珍贵。现在在北京住久了,很怀念家乡的日出。

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来,吃完早饭我就要往县城去了,今天在县城妹妹家住一晚后,明天就要启程回北京。回北京时会途经武汉,与几个老患者约好,在武汉见一面。见完他们,我就会买车票回北京去了。

父亲一早就在为我准备家乡的土特产——红薯淀粉,让我带走。这是我近年来,单独陪伴父亲最长的一段时间。以前每次回来都是来去匆匆,到家也是各种病人来找我,父亲几乎看不到我的身影。这一次我推掉了各种见面,在家里陪着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呆着的老父亲。

前几次回家,父亲总是恳求我在家多住几天,我都无法抽出空来。这一次我在家陪了他一周,父亲总算是心满意足了。老人别无他求,只求儿孙能适度陪伴一下。这一周父亲目睹了我的生活习惯,把我培养得如此勤俭的他,也开始觉得我的生活过得过于简单了。父亲每天都会问我吃什么,我表示只吃家里种的菜蔬就好,他日常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也就过什么样的生活。

有一天父亲应邀参加宴席,我一个人在家,早餐一个馒头,晚餐一个馒头,中餐一碗鸡蛋面。粗算一下,我在老家一周的生活费不到一百块,我在北京的生活标准也差不多。父亲好一阵叹息,觉得我的生活实在是太清苦了,竟然比他过得还朴素。脏衣服换下来,我不到五分钟就洗掉了,地脏了,也是迅速就扫了。每天仍然会保证四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阅读时还是会很认真的做笔记。

这些习惯是父母在我小时候把我培养起来的,如今父亲希望我懒一点,吃穿好一点,把生活改善改善。按照我眼下的收入,我可以过比这好很多的生活。但是我已经习惯了这样清淡朴素的生活,很享受寡欲少求带来的自由和洒脱,再也不愿意随顺任何人,去改变它了。

我心中很少有恐惧和烦恼,因为习惯了低消费,所以我觉得生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从来不会为未来焦虑。经济危机以及楼市和股市波动都影响不了我的心情,我对新闻也不大关注了。日子再苦,我这样的人总能活下去,而且还能活得很健康,或许寿命还会比大多数人长许多。并能一直自由自在的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都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我不愿意把这种生活称为苦日子,更不喜欢将之定义为苦行僧式的生活。我觉得最妥当的用词应该是低成本生存,它是生物应对生存的一种策略。低成本生存最大的好处是能让我们无限适应恶劣条件,纵使生活遭遇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易被打垮。

而且,一旦我们习惯了低成本生存,我们便能时刻体会到它带来的清欢。我们会从物质主义中脱离出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亲近大自然,去开拓自己的精神家园。当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很丰满时,外界对他的吸引力是不大的,他不需要太多的刺激就能自己快乐起来。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人是有生存竞争优势的,不容易被大自然淘汰。

生活的风浪打在我身上,打来打去,打到最后,我被还原成了一个最简单的原生态的人。不拒绝任何顺其自然的得到,也不害怕任何失去。把生和死的分野也看得不那么重要了,顺应自然规律去生活,顺应自然规律死亡。

世界一直都在变,亘古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接纳变化,我们才能适应世界。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