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读书万卷余,一事不知,深以为耻

中国历史上有个博物学家,名叫陶弘景,《南史》称其“读书万卷余,一事不知,深以为耻”。陶弘景对天文历算、山川地理、医术本草、儒释道三家学说皆精通,可见陶弘景在当时博学到何种程度。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学究天人”,以之形容陶弘景这样的人,是再恰切不过的。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的梁代著名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他是江苏丹阳人,字通明,19岁即为诸王侍读,41岁辞官隐居茅山,世称陶隐居。他隐居到山中后,朝廷有事,仍然派人到山中咨询他,所以他又被人称为“山中宰相”。
他曾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他用这首诗来答复问他山中何所有的齐高帝萧道成,以诗明志,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史书中记载的陶弘景的事迹中,有许多事涉神仙,太过传奇,不符合实际。但是陶弘景博览群书,性好著述,且著述颇丰,却是确凿无疑之事。他留下的著作较多,其中《本草经集注》《药总决》《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合丹法式》《养生延命录》《养生经》等是对中医影响颇深的著作。《本草经集注》引述了大量的《神农本草经》内容,并对其引述的内容以不同字体标注,为我们保留了许多散佚的重要文献。
陶弘景既是道家人物,也是医药学家,在道教和中医界都赫赫有名。由于他也从事炼丹工作,并首先发现了从火焰的颜色分辨不同化合物的方法,所以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化学家之一。
中国历代统治阶层都赏识博学多才的读书人,尤其是品行高洁而又博学的读书人,所以陶弘景在他那个时代能够影响朝政也是可以理解的。陶弘景生于456年,卒于536年,享年81岁,死后得谥号“贞白先生”,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他一生为人清高贞洁。
陶弘景对药物的临床疗效的认识颇有见地,他说:“今药之所主,止说病之一名,假令中风,乃有数十种;伤寒症候,亦有二十余条…..,病之变状不可一概言之,所以医方千卷,犹未尽其理”,能有这种见识,足见其临床经验丰富,深知本草文献存在宽泛粗疏的弊病,他是最早的追求精准医疗的医者。
陶弘景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探索药物最为确切的疗效,他认为“诸药一种虽主数病,而性理亦有偏著”,他一辈子就在不断地探索药物性理的“偏著”,追求确切的疗效,他说找到“病源所主药,便可于此处疗”,这与我们当代的医药学家们的思路是何其相似。
所以陶弘景虽然是道家人物,但却并不像后世的一些沉湎于阴阳五行理论的医者,他特别重视实践经验,非常仔细的观察不同疾病的细微差别,寻找特效药,力求精准用药,这是一个临床工作者最应具有的实事求是精神。陶弘景留下的文献值得我们学习,他身上的这种探索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