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及其作者洪应明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留下来的生平资料不多,只知道他字自诚,号初道人。他的名和字,大概取自于《中庸》的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这句话。

而其号,则颇有老庄提倡的返璞归真的味道。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又说“圣人皆之”,又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傫傫兮,若无所归。”老庄哲学对于人之初的童心是有偏爱的。洪应明给自己取了一个初道人的号,可见他对老庄哲学的返璞归真思想的推崇。

所以从洪应明的名字和他为自己取的号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洪先生的志趣爱好,洪先生是一位追求赤子的本真之心的率性的读书人。

洪先生大概生活在万历年间。万历皇帝是明代的第十六位皇帝,万历年间的政治还算清明,由于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都是精明能干的大臣,所以万历年间的国力不弱,经济持续发展,对外战争连续获胜,史称万历中兴。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本人是一个颇有个性的人。他10岁即位,在位48年,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年轻时创造了万历中兴。但是中年之后万历皇帝因为立储问题遭到满朝文武反对,加上昔日的帝师与宰辅张居正贪腐案发,看透了人性和封建王朝的皇权政治令人无奈的一面,遂对朝政厌倦,执着于开矿赚钱。

万历皇帝二十余年不上朝,朝中六部官员缺一半他也不理会。大臣们批评皇帝的奏章堆积如山,他也不作回应。几乎完全奉行了道家的无为主义。

万历年间出了几个显赫的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字卓吾,自号卓吾老子)就是万历年间的人。李贽才华冠绝一时,文章传遍天下,影响力极大。他极尽嘲讽之能事的批判中国传统儒教束缚人性,阻碍社会发展的一面,被理学家们群起而攻之。但李贽在士林中也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他的著作甫一问世,便引起了洛阳纸贵的效应。可见当时的人们对封建礼教也是深恶痛绝的,那些生活在封建礼教之下的明朝人,并不像今天一些呼吁恢复封建礼教的人想象的那么幸福。

公安学派的才子袁枚对李贽极为崇拜,千里迢迢的去拜会李贽。袁枚受李贽影响很深,追求性灵自由,终成文坛的一代宗师。

但理学家却纷纷想致李贽于死地。李贽后来不得不剃发出家,以示自己与儒家的决裂。但是李贽对佛教的思想和清规戒律也不尊重,进入老年后,遁迹空门的李贽公然吃肉,授人以柄,遭遇了很多非议。

袁枚劝李贽收敛一点,不要公然吃肉,李贽回复袁枚说自己无肉不欢。我行我素的李贽最后被通州的马经纶接到北京养着,在马府潜心做学问,又对慕名而来拜访他的权贵不爱搭理。如此的个性导致李贽树敌如林,终不免惊动了万历皇帝。万历命有司锁拿李贽入狱,一代文豪兼思想巨擎李贽最后选择了用一把剃刀自杀于监狱中,死前留下一句“七十老翁何所求”。

万历年间,尚有海瑞这样的知名清官。海瑞是一个性格很不合群的人,与群臣矛盾很深,自己成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工具而不自知。因为性格太不合群,最终也被罢官了。

这是一个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一个差点出现了文艺复兴式的文化运动的时代。

如果不是几十年后清兵入关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中国或许提前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个时代,西方著名的传教士利马窦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与中国士林精英广泛结交。

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明朝万历年间,维系朝纲伦常的正统儒学思想不但遭遇到了李贽这样的思想家的批判,便是万历皇帝自己也不怎么把它当回事,仅有少数如海瑞这样的人仍然执着于维护儒教的​伦理纲常。

洪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如此。有人考证说洪先生还写过《仙佛奇踪》和《逍遥墟》两书,但是从《菜根谭》里的内容来看,洪先生是一个很平实的人,应该不会给自己的书取这么玄幻的名字。

《菜根谭》对儒家、道家、佛教,甚至中医的一些思想观念都有吸纳,但是又都不盲从。作者洪应明先生虽然崇儒(从其以“吾儒”、“士君子”、“君子”自命来看,他更偏爱的是儒学),但是对理学家们的自命清高又很是不屑,对寻常儒生追求的功名利禄也并不在乎。洪先生对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多有吸纳,却又并不认可僧道的​人生选择。

《菜根谭》是一部记录作者洪先生对人生各种问题的思考的格言录,他糅合了儒释道乃至中医养生理论的精髓,适合年龄稍大一点的成年人阅读。人在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后,再来读《菜根谭》,就会别有一番滋味。

洪先生博学多才,见解深刻,文学素养很高,从其文字来看,单就文学水平而言,洪先生并不比苏轼和陶渊明差。他对儒释道医都很通达,更难得的是,他做到了曹雪芹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做到了“文章到处精神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读《菜根谭》,能让人感受到洪先生淡定从容,正平和的人格魅力,读者也能从他的文字中平复自己的内心。洪先生不爱唱高调,也不爱装神弄鬼,他的思想非常的实事求是和平易近人。

他不是一个清高的人,他说“完美名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归己,可以韬光养德”、“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侮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这与很多人竭力把自己美化得像神一样的作风大不一样。

这种思想,正是《周易》“坤卦”的“包”​思想。贪名也是贪,人生在世,若过度的追求完美名,不免要堕入精神的无底深渊。洪先生让我们认识到,给自己留点丑名非常有必要。有人看我们不爽,想骂就让他骂去吧,既成全了别人,也放过了自己。

他也不是一个崇尚苦修和枯寂的人,他说“念头浓者,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好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他又说“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由此足见洪先生是一个积极、热爱生活的人。

也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才能写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攘者自冗”、“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余”这样的妙句。

洪先生的名字和号,大概也只是为了写《菜根谭》这本书而取的,他实际的身份,或许是万历年间的某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应该经历过很多的沧桑和世事,之后才修炼出如此超然豁达的心态。

他说“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这种当下放下的智慧,大概也只有在经历了期望到失望,再到平淡之后才具备吧?我们每天都在期望解决了某些问题后,自己的心可以清闲下来。实际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又会为另一个问题所纠缠,若是指望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放下,那么这一辈子都放不下。

他在写《菜根谭》时,显然也已经度过了躁急的青春年华,明白了厚积薄发的道理,所以他说“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遽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对于人生因为偏见而造成的灾难性的后果,洪先生也是深有体会,他说“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这正是佛家所强调的“知见障”,也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固执己见的行为的危害。很多人被一些狭隘的偏见所左右,难以与之有任何共鸣。

洪先生也必是经历了很多的人际间的摩擦之后,才会有“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肠”​的感悟。在红尘世界,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做个冷眼旁观者,做个沉默的大多数​。

但是多数时候,洪先生更愿意做一个温暖有爱的人。他说“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亦凉薄;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也长。”

所以这样的一个人,即便他所写的并非字字珠玑,也必定很有见地。他对人生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起码我个人是可以借助他的思考,加深自己对人生的认识的。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