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魁梧教授是湖北通城人,他生于1919年,是民国时期的名医谢仁哉先生的门徒。熊教授曾任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主任,曾撰《中医热病论》,他在热性病、急性病、疑难病方面有很好的成就。
1977年9月20日,熊教授接诊过一例瘿瘤(甲状腺乳头状瘤)患者。该患者1970年11月因甲状腺乳头状瘤作手术切除,1978年又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同年8月先后2次进行右甲状腺全切,左甲状腺部分切除以及右颈淋巴清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切除物,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由于手术部位大,造成严重声音嘶哑,颈部极度肿胀且质地坚硬,功能受碍。鉴于患者体质极为虚弱,接诊的西医不敢治疗,建议其中医诊治,患者遂找熊教授治疗。
诊查发现患者颈部肿胀不能转侧,情绪不稳,性急且思想负担甚重,面容清癯,形体消瘦,时感心悸,声嘶力弱,手术疤痕坚硬,触之疼痛加剧。舌红少津,苔薄黄,脉虚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情绪不稳定的人多存在甲状腺问题,尤其女性,平时需要注意。
熊教授拟以内外治并用的方法治疗。
内服处方:牡丹皮9g,栀子6g,柴胡9g,贝母12g(研末冲服),当归12g,白芍12g,玄参15g,牡蛎15g,夏枯草15g,海藻15g,昆布15g,乳香9g,没药9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外敷处方:红花6g,桃仁15g,大黄30g,天花粉18g,乳香12g,没药12g,黄芩12g,栀子15g,姜黄26g,樟脑12g,三七6g。以上各药,共同研成粉末,用酒和醋各半调敷患处。
患者照此方案,每日内外用药各用1剂,连续50剂后,精神好转,情绪稳定,食欲正常,体力日益恢复,伤口肿胀消退,声音仍然嘶哑。内服药不变,外用药方中去姜黄,加牡丹皮,改天花粉为24g。另嘱每日用黑豆半斤磨浆内服,持续1个月。如此巩固治疗70余日,停药观察。半年后,经北京5家医院复查,甲状腺癌消失,未再复发,精神佳,预后好。
熊教授这种治疗方法的特色在于同时采用内服和外敷两种用药方案,内服药主要是清热解毒、消痰散结、凉血消肿、活血化瘀之品。方中牡丹皮、栀子、玄参凉血消肿,柴胡疏肝散结,当归、白芍补血活血,夏枯草消肿散结,海藻、昆布、贝母消痰散结,乳香、没药活血消肿,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抗癌,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抗癌消肿的作用。
外用药则偏重于活血消肿、清热消肿。方中的红花、桃仁、大黄、乳香、没药、姜黄、三七等均为活血消肿之药,天花粉、黄芩、栀子、樟脑则均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这些药通过透皮给药,直达癌肿,不经肝脏代谢,见效更加迅速。
熊教授的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传统中医的一大特色,治疗疮疡痈疽类疾病,传统中医通常都会内外治并用,只是现代中医渐渐不怎么采用内外治并用之法,大多单用内服药。这对体表可触及的癌肿,相当于失去了一种更直接的治疗手段。
故此医案很值得我们学习,甚至医案中的方剂都是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甲状腺癌属于预后较好的癌症,患者生存期一般较长,病情进展不快,用中医治疗也有足够的时间,这也是熊教授此类医案成功的一个因素。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微信:zhouzhiyuan1979,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