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白承气汤”是中医温病学派的一张经典方,出自温病名著《温病条辨》。该方组成为:生石膏5钱(15g),生大黄3钱(9g),杏仁粉2钱(6g),瓜蒌皮1钱5分(4.5g)。以1升水煎煮至400ml左右,[……]
分类目录归档:经验方
从两张古方看连翘治疗淋巴结肿大的作用
连翘号称“疮疡之圣药”,是中医外科治疗肿疡类疾病的首选药。传统中医认为连翘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连翘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感染、退热、消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止吐等作[……]
治疗胃灼热泛酸的“清痰丸”
《医学入门》中有一张名为“清痰丸”的丸药方,该方组成为:苍术2两(60g),香附1两5钱(45g),瓜蒌仁、半夏各1两(30g),黄连、黄芩各5钱。以上药共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直径约6-8mm[……]
理气化瘀、通经止痛的“乌金丸”
“乌金丸”出自《成方便读》,该方组成为:香附4两(120g),牛膝1两5钱(45g),官桂、五灵脂、延胡索、当归(醋炒)、桃仁(去皮尖)、乌药、莪术各1两,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木香各5钱(15[……]
《千金要方》中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茯神丸”(宣补丸)
“茯神丸”出自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集验方》中将其改名为“宣补丸”。该方组成为:黄芪、瓜蒌、麦门冬(去心)、茯神、人参、炙甘草、黄连、知母各3两(90g),生地黄、石膏各6两(180g),菟[……]
治疗咳血的清金丹
“清金丹”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组成为:杏仁(去皮、尖,并用牡蛎粉末将杏仁炒黄后,去牡蛎粉不用)1两(30g),青黛1两(30g)。以上二味,共为细末,以黄蜡一两熔化后为赋形剂,与药末一起和为[……]
退热止痛的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为荆芥(去梗)、贝母(去心)、天仙藤、前胡、青皮(去白)、柴胡、炙甘草、陈皮(去白)、秦艽、鳖甲(醋炙)各1两(30g),葛根2两(60g,焙),白芷、肉桂[……]
两张治疗偏头痛的散剂方
方一:偏风散(出自《良方集腋》)
组成:当归4两(120g,酒洗,晒干,炒),白芍4两(120g,炒黄),石膏4两(120g,煨),牛蒡子4两(炒)。
以上各药,共为粉末。每次取3钱(9g[……]
治泻痢不止的“三黄熟艾汤”
“三黄熟艾汤”出自《类证活人书》,该方组成为:黄连、黄芩、黄柏各7钱5分(22.5g),熟艾叶5钱(15g)。以上药,共为粗末,如麻豆大,用水500ml,煎至350ml,去滓,温服,每日2次。现可直接[……]
张景岳治疗“历节风”(痛风)的“愈风燥湿化痰丸”
“愈风燥湿化痰丸”出自明代医生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该方组成为:白术(炒),苍术(米泔浸)、杜仲(姜汁炒)各2两(60g),牛膝(酒浸)、川芎、薏苡仁、巴戟天、补骨脂(炒)各1两(30g),当归、猪牙[……]
《万病回春》中治疗膨胀(腹水)的“分消汤”
明代医生龚廷贤的著作《万病回春》中有一张名为“分消汤”的方剂,该方组成为:苍术(米泔浸,炒),白术(去芦)、陈皮、茯苓、厚朴(姜汁炒)、枳实(麸炒)各1钱(3g),砂仁7分(2.1g),木香3分(0.[……]
《医心方》中的“肠痈汤”
“肠痈汤”出自《医心方》,该方组成为:薏苡仁5钱(15g),牡丹皮3钱(9g),桃仁3钱(9g),冬瓜子5钱(15g)。每日1剂,以600ml左右的水,煎至400ml,去滓,分二次温服。
肠痈汤[……]
治疗肾虚久泻的“固下丸”
“固下丸”出自明代医家孙一奎的《赤水玄珠》,该方组成为:苍术、肉豆蔻(煨)、补骨脂(炒)各等份,将上药共研为末,以粥为赋形剂,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50丸,用温开水送服,日服二次。
本[……]
和胃降逆止呕的丁香二陈汤
“丁香二陈汤”出自《医学入门》,该方组成为:陈皮2钱(6g),茯苓、半夏各1钱半(4.5g),甘草、藿香各5分(1.5g),丁香4分(1.2g)。以上药一起水煎,去滓,加生姜汁一二勺(5-10ml)冲[……]
治疗失眠和记忆力衰退的“神交汤”
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中有一张名为“神交汤”的方剂,该方组成为:人参1两(30g),麦门冬1两(30g),巴戟天1两(30g),柏子仁5钱(15g),山药1两(30g),芡实5钱(15g),玄参1两([……]
《魏氏家藏方》中治疗尿频的“双白丸”
“双白丸”本为一位名叫朱叔通的人的一张经验方,《魏氏家藏方》将其收录其中。该方组成很简单:白茯苓和鹿角霜各等份,共研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因为白茯苓和鹿角霜均为白色,故名“双白丸[……]
生津止渴的“水葫芦丸”
《鸡峰普济方》中有一张名为“水葫芦丸”的治疗口干烦渴的方剂,该方组成为:百药煎3两(90g),甘草1两(30g),乌梅肉、白梅肉各5钱(15g),人参、干葛、麦门冬各1两5钱(45g),紫苏叶5钱(1[……]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祛疤美颜的“易容膏”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经常有一些易容高手,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膏药和面粉之类,将自己易容成另一个人,比如《天龙八部》中的阿朱就是这么一个精灵古怪的人。那么古代有没有易容膏这类东西呢?还真有,宋代《太平圣惠方[……]
治疗泛酸呕吐的食疗方“快脾散”
“快脾散”出自《杨氏家藏方》,该方组成为:炙甘草600g,草果子300g(不去皮),生姜1200g,食盐450g,以上剂量均为笔者转化而成的现代剂量,原书所用的是南宋时期的度量衡。
快脾散的制法[……]
清热宁嗽化痰定喘丸
清热宁嗽化痰定喘丸是《寿世保元》中的一张方剂,该方组成为:橘红5钱(15g),青黛3钱(9g),贝母7钱(21g,止咳平喘多用川贝母,抗癌消肿多用浙贝母),胆南星1两(30g),天花粉7钱(21g),[……]
治疗尿频的“通灵散”
通灵散出自《奇效良方》,该方组成为:益智仁、白茯苓、白术各等份。将以上药共为细末,每次取2钱(6g),用白开水或温酒调服,不拘时候。
本方功效为温肾养心,缩尿化浊,主治心气不足,小便频数,赤白二[……]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气爽丹”
气爽丹是清代医家陈士铎《石室秘录》中收录的一张经验方,该方组成为:白芍5钱(15g),柴胡2钱(6g),炒栀子1钱(3g),苍术1钱(3g),茯苓1钱(3g),六神曲5分(1.5g),半夏1钱(3g)[……]
治疗肺热痰盛型咳喘的“前胡饮”
《圣济总录》中有名为前胡饮的方剂,该方组成为:前胡45g,贝母(去心)、白前各30g,麦门冬(去心,焙)45g,枳壳(去瓤,麦麸炒)30g,赤芍、麻黄(去根、节)各45g,大黄(蒸)30g。以上药共研[……]
治老年性咳喘的莱菔散
莱菔散出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该方组成为:炒莱菔子、豆腐皮各150g,川贝母9g,冰糖、白糖各75g,白果仁9g。将莱菔子、豆腐皮、川贝母、白果仁4味用砂锅焙干,研为细末,过绢罗,再将冰糖研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