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随笔

为儿子成人礼写的一些话

倏忽之间,迎来了儿子的成人礼。孩妈催促我完成学校交给家长的任务,写一段话给孩子。我思前想后,不知如何下笔。我都觉得自己仿佛还在他这样的年龄,全未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中年人。转眼间,我的儿子都成人了。我是[……]

阅读全文

又到这多灾多难的人间阅历了一番

这些天我因为家族里的一些事情忙里忙外,也见到了我这辈子不曾见到的社会黑暗面。开始时,我不免有些悲观地认为,这世界的某些地方真是人间地狱。但后来想了想,还有什么比医生眼前的世界更悲惨的呢?除死无大事,在[……]

阅读全文

放慢脚步,匀速前行,健康最重要

感染新冠,我身边的人去世的不多,但是出现后遗症的却有不少,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在感染前我偶尔有心动过速的现象——每年有个三五次,一般都因休息不好引起。过完年后,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这与我们家族基因有[……]

阅读全文

生命中大多数事物都是惊喜

正月初十,我走进国家图书馆阅览室,在医学类书架下,随手翻开的第一本书叫《疯狂的心脏》,这是一本关于心脏功能的科普书籍。这本书的前言中的第一句话是:“生命中大多数事物都是惊喜”。看到这句话,我的眼睛一亮[……]

阅读全文

2022年,没有虚度过一天光阴

农历大年二十九的正中午,我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乡下老家。见到我后,老父亲的喜悦溢于言表。吃完午饭后,父亲、我和我的儿子祖孙三代带着香、纸、鞭炮和祭品去祖坟山上坟。儿子已能承担许多责任,而且勇于担当,和[……]

阅读全文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山压顶

孩子和孩妈昨天启程回老家过春节了,我一个人留在北京。昨晚八点半我就开始入睡,一直睡到今天早上五点半才醒,中间没有醒来过——谢天谢地,昨晚也没有电话打扰我。手机离线,所以微信也收不到。北京的冬天,暖气搞[……]

阅读全文

强制自己休息了一整天

前天还病得死去活来,昨天又是忙碌的一天。昨天中午和父亲联系的时候,父亲正在从楼下把农村用来当柴烧的禾秆一捆一捆的搬到家里三层的小阁楼里,我赶紧让父亲停下来,不要再劳累了。七十多岁的老人,勤劳了一辈子,[……]

阅读全文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晋代葛洪写了一本医书,名字叫《肘后备急方》。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正是受其启发,发明了青蒿素。葛洪的这本书中,有许多急救方,这些方子中收录的大多数是老百姓可以轻易找到的药材或食材。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

阅读全文

乱中取定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年的“字述一年”汉字投选活动中,得票率最高的一个汉字是“乱”。这个字恰如其分的反映了2022年整个世界的景象。从4月27日以来,放弃了清零政策,选择与病毒共存的台湾历经222天,终[……]

阅读全文

用常理去识别谣言

每当社会陷入某种危急状态之中,​总是难免会谣言四起。很多人会受到这些谣言的影响,最近的谣言特别多,许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向我求证一些显而易见的违背常理的谣言。比如今天很多人在传言某企业家自杀,有人问我这会[……]

阅读全文

寂静的小花园

昨晚,我们小区终于有了两个确诊病例,三栋楼封掉了两栋,我们家所在的这栋楼很幸运,还没有被封。但我出门时看见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往我们楼下搬运置物架,看样子他们是在为我们楼即将被封做准备。我不敢抱侥幸心[……]

阅读全文

宅在家里的日子

小区的单元楼此起彼伏地被临时封控,小区后门的菜市场里,还没被封控的居民们都大包小包的买菜囤菜。我是每周补一次菜,日常总会确保家中有半个月的新鲜蔬菜、水果和最少可用一个月的肉和蛋,再加上一些干菜。我以前[……]

阅读全文

难以形容的心情

昨天傍晚,社区群里突然发出封楼的通知,原因是我们这里有个邻居在外与人五混一的做核酸,他们那管出了阳性,所以立即把我们也临时性封控了。疫情发生三年来,这是我们第一次面临封控,虽然五月份北京疫情严重时,我[……]

阅读全文

从老鼠越变越小看我们自己的未来

小时候我在农村,硕大的老鼠到处可见。但现在的农村,大老鼠几近绝迹,只有体型比过去的大老鼠小很多的小家鼠还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食物的短缺导致老鼠的体型越变越小了吗?其实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现象(也[……]

阅读全文

从多到少,从大到小

这两天我把我的“阳台菜园”缩水了一半左右,之前的泡沫箱都被我扔掉了,泡沫箱里的土被我加到种菜盆里。如此收拾一番后,我在种菜盆里种下了些菠菜的种子——这个季节,除了菠菜,也没有什么别的菜可种。

我[……]

阅读全文

游西山脚下的荒野废园

国庆长假,到处都是人。我常去的郊野公园,这几天也是人满为患。我这种喜欢清净的人不喜欢和大家一起凑热闹,于是就骑着自行车,在西山脚下寻找无人问津的荒野废园。海淀这个地方绿化做得很好,就连大名鼎鼎的颐和园[……]

阅读全文

梵音入耳,万虑离心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那个噪音很少的年代,夜半时分,寒山寺早起的僧人们敲响的钟声,古朴悠扬,穿透苍穹,传入羁旅异乡,夜宿客船的游子的耳中,引起的乡愁和惆怅,现代人恐怕很难再体会到。[……]

阅读全文

成熟、衰老和死亡

中秋过后,西郊的稻子陆陆续续的黄了。走在田埂上,闻着熟悉的稻草香味,入夜后在稻田边看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和满天的繁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繁华的北京城,而是回到了大别山深处的老家。

我喜欢这成熟的季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