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五年舒适的书斋生活

上苍总是厚待我,它让我过了五年非常舒适的日子。过去五年,我有一间独立的书房。书房虽然是租的,但是我也把它打理得生机勃勃,收拾得不染纤尘。走进这间书房,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它把红尘隔绝在外。

我在书房里种植了许多绿植,这些绿植让我的书房就像深山老林一样幽静,并且充满了生机。四个书柜都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这些书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我还有一床七弦古琴,我可以时不时的弹弹琴。琴无怨音,乐以教和,在这古朴的琴声中,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快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虽然不是佛教徒,但是看过许多佛经,有些佛经还能大段大段的背诵。所以佛陀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亲切的老师和朋友。我在我的书房里放了一些与佛相关的摆件,我也买了一个佛音钵和一个寺庙里常用的罄,学习或工作累了的时候,我就会敲敲佛音钵和罄。钵音悠扬,罄音清脆悦耳,就像晨钟暮鼓一样令人内心空灵如洗。静听钵音和罄音,面对佛像的时候,心中再默念几段佛经,再大的波澜也可平息。

不过现在因为疫情的冲击,我的收入难以支撑过大的开销,不得不关闭这间书房。我在这里呆了整整五年,过去五年的大多数日子我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我在这里看书、教学、写作和工作,如今要退租离开它,心中很是不舍。临走前我拍下很多照片,作为留念。

此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有这样的一个独立的空间,供我专心致志的做研究。这几天我把家里很多闲置的东西都扔了,只为腾出空间把我的书都搬回去。一家三口住着的那套五十多平米的蜗居,从此又要被我的书塞得满满的了。好在我是一个有书万事足的人,没了这间书房,在家里找个角落放下一张书桌,也能心无旁骛的继续读书和写作。

有佛陀陪着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寂寞。只是即将离开这处精神家园,确实恋恋不舍。佛陀“不三宿于树下”,只为怕住久了对树下的那个窝产生了眷恋之情,有了执着之心,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孤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孤鸿的这种片云心,人是不易修炼到的。作为有情众生中的一员,我对自己在其中呆了五年的书斋确实有些难以割舍。不过为了节省开支,还是忍痛割爱了。从此就像周有光老先生所说的“有书无斋”一样,在家中割据一隅,继续读书写作。

过去的一年多,因为疫情的阻隔,来访者数量锐减,患者的数量倒是有增无减,只是咨询和复诊都转到网络上进行了。所以这间书房存在的价值也不大了,退租了可以减轻我的经济压力,也可以减轻患者们的经济压力,毕竟书房的租金是靠他们的服务费支撑的。

受疫情的冲击,大多数患者的家庭收入状况都不好,所以这两年我减免了许多患者的费用,对一些赤贫如洗的老患者,也是尽我所能的帮助他们解决用药问题。光有活人之术,没有活人之心,也是救不活病人的。

我的医术有限,并不能保证对所有的患者的治疗都有效,但是偶尔也能把少数患者治疗得效果不错。若是他们因为经济问题而治不下去,也等于是对他们见死不救了。书房的租金一个月五六千,削减了这笔开支,总可以多帮几个患者。佛家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区区一间书房,和人的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有读者朋友得悉我退租书房,颇感可惜,甚至希望他来出资帮我租下这间书房,被我婉言谢绝了。多一间书房固然工作和生活会更舒适一些,也更诗情画意一些,但是少了它相信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像我这种热爱生活的人,用不了多久,便会把自己家中腾出来的用来做书房的角落收拾得生机盎然。还是可以像以前一样读书、写作、弹琴、栽花种草,继续通过网络帮助患者。也会留下一小块儿空间摆放我的佛教摆件,时不时的敲响佛音钵和罄,一个人安静的和佛陀对对话,尽管家里供我使用的空间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宽敞。

人到了我这个年龄,对外在世界的追逐会越来越少。我曾去过李时珍的故里,他的家离我的家只有几十里路。李时珍就住在湖边,他家旁边的那个湖叫雨湖。雨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我在湖边漫步过。李时珍号濒湖,他的脉学著作名《濒湖脉学》,原因都与这湖有关。李时珍四十岁过后才开始安静下来著述,穷后半生心力,终于著成《本草纲目》这样的大作。

故乡有这样的前贤,就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我前行。我这一生难望李时珍的项背,但是年过四十后,也静下心来了,也想安静的做做研究,完成一些著述。李时珍生前,读书和著述累了的时候,想必经常会在雨湖边散步,雨湖就是他的精神家园。而我的精神家园则是家方圆几里的地方,我的余生已经没有折腾的欲望,只希望在家中做些研究,完成一些著述。

春华秋实,如果把人生分成四季,我现在的这个年龄属于早秋季节。曾经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绚丽过,也曾像夏日的草木一样繁茂过,如今,是该像秋天的枝头一样,渐渐的结些果实出来了。

另外,这段日子有很多读者给我发信息,希望我还能像过去一样,时不时的写些医学之外的文章,因为他们从这些文章中收获过宁静。考虑到我的读者中有许多人是身患绝症的癌症病人,确实需要心灵上的支撑,所以我以后会继续这方面的写作。只是因为精力有限,现在大部分的心血会花在阅读医学文献和撰写医学类文章上,还望各位读者见谅。

也有很多人想请我开网课或拍些视频讲讲医学课,我很感谢各位读者对我的信任,只是很抱歉的是我的口才远不及我的文笔,口头表述非我所长,我只好扬长避短了。另外,我也无意于再给生活添加太多的元素,只想把生活越过越简单,越来越能够专注的做研究和著述。家人和爱人对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解决温饱就不多求,所以还是让我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我的临床研究和医学科普事业吧!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