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适合艾灸?艾灸过度该如何解决?

艾灸是一种既经济实惠又容易操作的保健养生和治病的中医疗法,能解决很多问题。尤其是对那些沉寒引起的痼疾来说,艾灸可能是最佳的治疗办法之一。

只是也并非人人都适合艾灸,对有些患者来说,艾灸不但不能带来帮助,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我此前已经就这个问题专门撰写过一篇文章,但是由于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因为艾灸而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患者,觉得有必要再写一篇文章说明一下。

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适应症,也有其禁忌症,艾灸也不例外。历代医家,对错误使用艾灸和艾灸过度造成的危害,都有过详细的描述。

被誉为中医医圣的张仲景是在这个问题上,最先提出看法的医生。

张仲景一生中所见的误治导致的问题,非常之多。张仲景生在一个瘟疫横行的年代,火疗法又是汉代常用的治疗疾病的办法之一,所以张仲景得以见证因为火疗而造成的各种问题。

汉代最常见的火疗法有两种:一种是熨法,熨法又分两种,一种是将烧热的瓦片用布包起来,熨患者的背,另一种是将患者置于火坑上,目的都是帮助患者发汗;第二种就是灸法,灸法虽然有很多种,但是最常见的是艾灸。

这种热疗法或曰火疗法,主要用于治疗中医所说的寒证。但是常常会有医生或患者分不清寒证热症,滥用热疗的手段,结果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类乱治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在《伤寒论》中有很多记载。

比如太阳病篇一开始就有介绍“风温”的这一段文字:“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这里的“风温”这种病,就万万不可以用艾灸等办法治疗,张仲景在这段文字的最后特地提到“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说明对“风温”患者来说,用艾灸这样的办法治疗,是有生命危险的。

从其症状描述来看,“风温”当属于严重的肺炎、脑炎等疾病。这类患者,如果用火疗,病情就会迅速加重,乃至有生命危险。

《伤寒论》的后面有大量的这样的文字来描述火疗的危害,谨摘录如下: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仅以上的这些条文,就一再强调,艾灸和火疗是存在禁忌症的,脉浮、数、微,有内热的患者,一概是不能艾灸或火疗的。

这些患者用艾灸或者火疗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张仲景将这类因为错误的用火疗或灸疗的方法治疗疾病造成的后遗症命名为“火逆”,“火逆”的患者,多会出现出血、咽干口燥、小便困难、汗出不止、骨蒸发热、身体发黄、躁烦不安、谵语等症状。

张仲景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医生,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伤寒论》中记载着大量的因为“误治”而造成的“坏病”患者,这些记录既给患者也给医生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审慎的对待各种治疗方法的禁忌症,是很容易出医疗事故的。

几个月前,某地一艾灸馆的老板,就给一肉瘤患者做艾灸治疗,这位老板对中医并不精通,仅仅是从现在流行的一些著作、视频或文章中学习艾灸。他在艾灸的同时,还给患者配以大量的姜汤内服,造成这位年轻的患者大出血,最终因为大出血而猝死。

这就是艾灸不当的后果,我希望各位学了点皮毛去搞艾灸的,一定要引以为鉴。医疗的核心是安全有效,出现了这样的事,谁都承担不起责任。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进行艾灸养生时,务必多读点书,既要了解艾灸的适应症,也要了解艾灸的禁忌症。不要因为偏信某种理论,而相信艾灸能治百病,盲目艾灸,导致自己出现严重的后果。艾灸最好是在专业的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其实将艾灸的禁忌症描述得很详尽,一言以蔽之,就是热证忌灸。脉浮者,脉数者,脉微者,做艾灸时都要小心。

那么因为错误的艾灸或热疗造成了“火逆证”该如何治疗呢?《伤寒论》中给出了治疗方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是张仲景推荐的治疗火逆证的经典方剂。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用来治疗“火逆下之,因烧针(今名‘火针’)烦躁者”。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是用来治疗“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

但是现在有一种情况很普遍,就是热衷于艾灸养生的部分患者,是常年的艾灸,而不是短期的艾灸。所以他们最后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呢?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高烧不退,咽干口燥,部分患者甚至白细胞偏高。

这些就类似于后世温病学家指出的热入营血证,热入营血后,患者就会出现汗出如油、骨蒸发热等现象。这类患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或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是无效的。

此时应该按照温病来治疗,温病治疗遵循“到气清气,入血凉血”的治疗原则。

医者应根据患者艾灸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去判断选用哪种方子。轻者用桑菊饮、银翘散可以解决,重者就要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或清骨散之类的方剂来治疗。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