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会约医镜》中治疗水肿的“大补阴汤”

清代医生罗国纲编纂了一部名为《罗氏会约医镜》的医书,他在该书中收载了一张名为“大补阴汤”的方剂,该方可以看作是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的一张衍生方。

该方组成为:熟地黄一两或五钱(15-30g),附子三钱(9g),肉桂三钱(9g),白术二钱半(7.5g),当归三钱(9g),茯苓一钱(3g),人参二钱(6g),炒干姜一钱(3g),炙甘草一钱(3g)。

罗国纲用这张方子治疗水肿病,服肾气丸不效者。本方的用法为以水煎服,罗国纲注明,用本方治疗水肿病时,需“大剂与之”,且“必须多服,方得有效”。

罗国纲的这张“大补阴汤”虽然名为大补阴,但实际上用了大量的中医的扶阳药,方中的附子、肉桂、干姜、人参等均属扶阳药物,用量并不少。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这类药物基本都属于强心剂。所以罗国纲的这张方子最典型的适应症应为现代医学中的心源性水肿,也适用于淋巴回流受阻所致的水肿以及胸腹水患者出现心衰等兼见症者。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尤其是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静脉压力升高,体液在组织间隙异常积聚的病理现象,水肿常见于下肢等下垂部位。患者下肢按压后出现凹陷,且双侧下肢呈对称性,伴呼吸困难(夜间尤甚)、乏力、活动后气促等心衰症状。一般病人的水肿最开始都是从足部、脚踝等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小腿、大腿等处,严重时会波及全身。

现代医学对此类疾病,多采取强心剂与利尿剂并用的方法治疗,同时治疗其原发病。罗氏的这张方子中除了人参、附子、肉桂、干姜等强心剂(扶阳药)外,还有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水药,这样的用药与现代医学治疗心源性水肿的用药思路是一致的,很科学。

罗氏的方中还有活血补血的当归,和滋阴的熟地黄。当归可促进血液循环,熟地黄在本方中的作用主要是避免过度使用人参、附子、肉桂、干姜等温阳药和白术、茯苓等利水药后,患者津液损耗过大,以至于因健脾扶阳导致伤阴伐液了。这样的辅助性用药能使本方的疗效更为显著,从这个角度来看,罗氏的用药思路很全面。

整体来看,这张方剂的组方思路很好,结合现代医学中的病理学知识,我们可以更精准地将本方用于临床。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