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荣治舌侧龈瘤医案赏析

原自贡市中医院院长冯志荣教授曾治疗一例舌侧龈瘤患者,该患者刘某,62岁,已婚,1999年4月16日初次找冯志荣教授治疗其舌侧龈瘤。

患者左侧牙龈肿痛已经4年多,伴间断牙龈出血,血色鲜红,口臭,喜冷饮。牙龈红肿糜烂,稍触即痛。舌淡红,苔白腻,脉缓。患者此前多方治疗无效,西医诊断为左舌侧龈瘤(肉芽肿型),服用抗生素无效。冯教授辨证认为患者属热毒壅积,气滞血瘀湿阻,宜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湿除浊之法治疗。

初诊处方如下:生地15g,牡丹皮10g,赤芍10g,玄参15g,枸杞子30g,云茯苓15g,薏苡仁30g,白茅根30g,藕节30g,栀子10g,佩兰15g,金银花藤30g,苍术15g,黄柏15g,桃仁10g。4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至4月22日,患者服药4剂后复诊时反馈,牙龈出血已经停止,肿痛有所好转。诊得其舌与脉象同前。既已见效,冯老认为宜谨守病机,不对用药思路做大的变动。仅根据其出血症状减轻,减去凉血止血的藕节和白茅根,加活血消肿的当归10g,红花15g。患者服用调整后的处方12日,肿痛全消。

此患者之牙龈肿痛病史较长,前后拖延了4年,多方医治无效,遂成顽疾。冯老据其症状分析,认为口臭、喜冷饮,说明患者内热炽盛,故治疗应清热,是以方中重用金银花藤、栀子、黄柏等清热解毒之品;热毒壅塞日久,必至血瘀,所以在清热的同时,也要化瘀,故又以生地、牡丹皮、赤芍、桃仁等活血化瘀;牙龈出血不止,兼以热象显著,需要用一些凉血止血之药以治标,所以选白茅根、藕节治标;口腔内的热毒多与脾虚湿阻有关,故以苍术、佩兰芳香化湿,云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水;内热炽盛,必至肾阴亦亏虚,所以又用枸杞子和玄参滋补肾阴,玄参且能凉血消肿,一药二用。

这样的处方思路,面面俱到,所以患者用药后,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4剂药用完后,持续4年多的牙龈出血就已经停止。这不但给患者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也让医生很受鼓舞。医患之间的互信建立起来了,治疗的方向也摸索出来了,后期的治疗就顺利了许多。

实事求是的说,这样的疗效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每个医生在一生的行医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病情棘手的患者。初诊治疗是否能够见到迅速的疗效,决定了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对医生的信任和依从度,所以初诊的疗效往往是医患之间建立信任的关键。医生应尽力在第一诊就让患者看到疗效,哪怕是部分疗效。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目前学业繁忙,精力有限,毕业前无法为您提供服务,敬请谅解,患者朋友请到正规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