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食疗方“莼菜羹”

“莼菜羹”是古代的一张食疗方,主治脾胃气弱,饮食不下,四肢无力,日渐消瘦。该方出自宋代的《圣济总录》,在《普济方》中,它有一个别名叫“鲫鱼羹”。

该方组成为:莼菜、鲫鱼(纸裹,炮令熟,研)各4两(120g),加橘皮、生姜、葱白,一起煮成羹,羹也就是粥。空腹食之,每日一到二次。

莼菜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其根茎小,茎细长,分枝较多。因为它的嫩茎像细丝,所以得名莼菜。莼菜原产于中国东南部,尤以长江流域沼泽地区为多见,杭州西湖和江苏太湖产的莼菜最为有名,现许多网店还在销售莼菜。莼菜的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胶质,鲜嫩细滑,莼菜与茭白和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古人将怀念家乡之情形容为“莼鲈之思”,可见莼菜在古代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物。

莼菜是一种药食两用之品,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可安全食用。传统中医认为莼菜性寒、凉,味甘,归脾、胃经,有补血、润肺、健胃、清热、止泻等功效,主治痈疽、疖肿、热疖和肿毒。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莼菜有抗肿瘤作用,对胃癌和前列腺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鲫鱼富含优质蛋白质,以莼菜与鲫鱼共炖为羹,再加健脾暖胃的橘皮、生姜、葱白,就不但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还能改善胃口,促进食欲,无怪乎这样的“莼菜羹”可以帮助人长肉。

消瘦多为慢性营养不良,药补不如食补,古人从实际的生活经验中摸索出来的这种食补方,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微信:zhouzhiyuan1979,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