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连的抗癌、抗菌和降压作用

马尾连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金丝马尾连、昭通唐松草、高原唐松草、多叶唐松草等的根及根茎,因其形如马尾而味似黄连得名,马尾连也含有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即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马尾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马尾连并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没有收录。清代赵学敏将之收录在《纲目拾遗》中,并称其“性寒而不峻,味苦而稍减,不似川(注:即黄连)之厚。去皮里膜外及筋络之邪热,小儿伤风及痘科用。”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知道古人已经认识到马尾有消炎抗菌(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治疗小儿伤风感冒、麻疹和天花等疾病。传统中医认为马尾连味苦、性寒,归心、肝、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感冒发热、麻疹、痈肿疮疖、目赤肿痛和癌肿。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马尾连的首要作用是抗癌,各地所产的马尾连中所含的金丝马尾连总生物碱、鹤氏唐松草碱、芬氏唐松草碱、异芬氏唐松草碱等均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动物实验显示,马尾连总生物碱40-80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9日,可延长接种小鼠淋巴败血病P388细胞的小鼠生存期延长33.6%-84.3%。鹤氏唐松草碱腹腔注射,对P388、小鼠肉瘤S180腹水型及结肠癌C26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延长白血病小鼠的寿命,对结肠癌的实体瘤的抑制率可达到33.3%。体外试验也显示鹤氏唐松草碱可明显抑制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及人口腔癌KB细胞的生长。

体外试验也证实贝加尔唐松草碱对人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厚果唐松草碱能显著抑制大鼠瓦克癌肉瘤W256、小鼠Lewis肺癌、小鼠肉瘤S37、艾氏腹水癌及多重肉瘤。有学者认为鹤氏唐松草碱的抗癌机制在于可阻断G1细胞向S细胞的过渡。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马尾具有广谱的抗癌作用,能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抑制癌细胞的快速发展。所以民间将马尾连作为一种治疗疮痈肿毒的药使用也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马尾也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皮垢分歧菌、白色念珠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细胞菌、痢疾杆菌、败血杆菌、鼠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以上病菌多会引起患者口干、小便短赤、口腔溃疡、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中医看来属湿热下注所致,所以中医认为马尾有清热燥湿的功效,能治疗发热和腹泻、腹痛等疾病。但是马尾连对有益菌双歧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所以过多使用马尾会导致肠道有益菌失调,出现便秘或腹泻等副作用。

马尾连还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不过效果不持久,而且在动物实验中,当马尾连用量过高时,实验动物血压还会急剧下降并致死,所以通常我们不用马尾治疗高血压。马尾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是一般需要大量使用马尾连才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常规用量的马尾连一般只会引起便秘或腹泻,停用后可自行缓解。孕妇不宜用马尾连,中医认为脾胃虚寒者亦不宜用马尾连。

马尾连对胃酸过多引起的泛酸和胃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与黄连很相似。但马尾连的副作用较黄连小,而且马尾连也不像黄连那么苦,所以临床上有时也会用马尾连代替黄连。如以马尾连和吴茱萸配伍,治疗胃热疼痛和呕吐酸水等,这就是将朱丹溪的左金丸中的黄连换成了马尾连。也可将马尾连与栀子、黄芩、黄柏等配伍,治疗热病引起的心烦口渴、腹泻等,这是将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连用马尾连代替。中医治疗湿热和湿温病,常用马尾

马尾连治疗的疮疡肿痛多属热毒型,所以临床使用马尾连治疗癌肿和疔疮疖肿时,常将马尾连与同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生甘草等配伍使用。

马尾连入煎剂的成人常用量为3-15g,儿童酌减。马尾连味道较苦,不易入口,所以也可以将干燥的马尾连研成细末,装入空胶囊中服用。此外,新鲜的马尾或干燥的马尾粉末也可以当作外敷药品使用,治疗红肿热痛。​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