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脂肪离腹部而去时,细胞们欢快起来了

这个春节过完,我的体重下降了两斤左右,我儿子的体重则下降了将近十斤,我们终于打破了既往的“每逢佳节胖三斤”的恶性循环,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状态。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我培养起我儿子热爱运动的习惯了,现在他两天不出门运动,就会感觉浑身难受。运动习惯建立起来会受益终生。

我的体重已经下降到130斤以下,属于标准体重,大肚腩和肥肉都没有了,在未来的两年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到120斤以内。今年的整个冬季我都没有穿过一次羽绒服和棉袄,这些御寒的衣服在衣柜里根本就没拿出来,在北京最冷的日子里我出门时都只用穿冲锋衣,这也是以往没有过的纪录。

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我坚持运动已两年,我的运动方式是骑行,每周骑行4-6次,每次骑行20-30公里,骑行时间约1-1.5小时。即使在冬季,每次去骑行仍然能出一身的小汗。运动过后整个人都感到很轻松,晚上一碰枕头就能睡着,心情也愉悦了很多,学习和工作效率比过去更高。

运动不但对躯体有益,对大脑的发育也很有好处。运动的时候大脑是全程参与的,大脑需要协调浑身上下的各组织去完成各种动作,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是会动脑子的。冬奥会上那些专业的运动员的运动则更需要很好的体力和脑力,那些姿势优美的高难度动作绝非轻易可以完成。

骑行这项运动需要不断地躲避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所以在骑行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需要经常做判断和决策。骑行对大脑协调全身组织和器官的能力的提升是最明显的,经常运动的人的大脑能够更全面的发展。

我如今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二十岁时强,我的大脑没有随年龄的增大而退化,因为我每天都通过学习和运动来锻炼它。社交能力也许有所退化,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已经不再热衷社交了,更喜欢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共享幸福而又静谧的时光,我想大多数人也都是如此——我们曾迷恋这璀璨的世界,但终有一天还是会回归自己的内心。

中年发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前几年我也中年发福了,如今这个过程被逆转过来了。身体发胖后,人的动作不再灵敏,大脑的反应速度也明显地不如以前。增加运动量过后,体内蓄积过多的脂肪被消耗了。脂肪这种储能物质是早期人类在食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进化出来的优势,但是在如今这个食物充足的时代,过剩的脂肪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公害。心脏病、糖尿病、胆结石、高血压、癌症、抑郁症等常见病,大多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现代人的中年危机,有一大半是与生活条件改善后,自己不够自律,胡吃海喝加乱玩有关。

如果你翻看精神医学方面的一些专著,无论是关于抑郁症的,还是关于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你会发现大多数精神病学专著都将运动作为重要的康复手段。如果你翻阅糖尿病、消化道肿瘤等方面的专著,你会发现这些著作也将运动作为重要的康复手段之一,对一些早期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也许仅仅运动就能治愈他们的疾病。

脂肪并非一无是处,脂肪主要分布在我们的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某些动物的脂肪还储存在特定的部分,如骆驼的脂肪储存在驼峰。脂肪主要作用是存储能量,在食物缺乏的时候,脂肪中储存的能量会帮助我们熬过饥饿的岁月。所以那些经历过饥荒的地区的人类及其后代,往往在饥荒过后容易肥胖和罹患糖尿病。因为他们在饥荒时代进化出了新的基因,对能量有更迫切的需求。比如爱尔兰大饥荒和中国大饥荒过后,肥胖症和糖尿病发病率都明显上升。

脂肪对保护我们的内脏也有一定的作用,我们的组织器官在脂肪的包裹之下,可以避免震荡受伤。也有说脂肪有隔热作用,可以防寒,不过我倒是觉得运动减肥后似乎更抗寒。所以人胖了固然不好,但也不是越瘦越好,最好保持标准体重。

减肥也要讲究方法和循序渐进,通过节食和服用减肥药实现的急剧减肥会导致胆结石等疾病的发作,也会造成人体出现各种机能紊乱,运动减肥相对来说就安全多了。但如果通过运动半年减掉三五十斤,那也会造成许多问题。如果我们已经胖了,那就不要性急,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制定一个长达三五年的计划,慢慢地减肥。

我以前总因为学习和工作忙而牺牲运动时间,我们上学的时候体育老师的课也经常被其他老师占用,一到重要考试快要来临的时候,体育课几乎等于取消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危害真是很大。我觉得我的同龄人现在大多活得很焦虑,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原因与没有培养起运动习惯和缺乏运动有关。

我运动两年,身体受益的同时,个人自信也增加了不少——人狂妄自大固然不好,妄自菲薄也不好,妄自菲薄的人很容易得焦虑症和抑郁症,所以个人自信也是健康的基石之一。当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行动自如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信心确实会提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会再让我们感到压力重重。

虽然国家在提倡加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量,但是我看北京市执行的力度还是不够,北京市中小学生还是在拼考分。孩子们的体育运动量没能跟上,营养又过剩了,所以如今北京市是中国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总数的95%以上)患病率最高的城市。如果我们有时间到北京市各中小学门口观察那些放学回家的孩子们,我们会发现胖墩儿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肥胖对下一代人的影响会在未来的10-30年陆陆续续显现出来。糖尿病、心脏病、肠癌、乳腺癌等与肥胖直接相关的流行病在低龄组的发病率正急剧上升,很多家庭正在或即将为肥胖买单,肥胖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果人到中年,腹部没有脂肪堆积,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会小很多。所以如果你也发福了,那就赶紧改变生活方式,我们一起控制体重吧!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