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科学家用维生素保健的经验

美国化学家莱纳斯·卡尔·鲍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可能是科学界大剂量维生素保健法的始作俑者。鲍林是20世纪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一,他曾两度荣获诺贝尔奖。他一生的研究涉足化学、物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结晶学等多个领域。

鲍林在40岁时被诊断出慢性肾小球肾炎,在医生的建议下,鲍林采取了低蛋白、低钠饮食和补充维生素的方法维持自己的健康。鲍林每日补充维生素C的量达到了3克,这个剂量大大的超出了医学上规定的正常人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但鲍林发现这样补充维生素C后,自己的身体变得好了许多,很少再受感冒困扰。他虽然罹患慢性肾病,但是也能得享遐龄。

晚年鲍林甚至极力鼓吹每日服用10g以上的维生素C可以抗癌的观点,鲍林的方法被许多人认为过度激进。但鉴于鲍林在科学界的影响力,也有许多人追随他,相信他的研究。迄今为止,仍然有不少人在践行鲍林的这一套。但我从实践中观察到,部分患者在过度服用维生素C后,可能罹患肾结石。所以本来就有这方面倾向者,补充维生素C时应该慎重。

鲍林和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是至交好友,鲍林访问中国时,曾经与钱学森交流过用大剂量的维生素保健的观点。晚年的钱学森受疾病的困扰,长期卧床,所以他也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对好友鲍林的理念深信不疑,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当时国内不易购买到大剂量维生素,他甚至让他女儿长期从美国给自己购买维生素。除大量服用维生素C之外,他还大剂量补充维生素B和E。

钱学森当然也听到了许多反对意见,但是他不以为然。钱学森认为人体内会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需要催化剂,过量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B,就像是给人体提供催化剂。虽然过量的维生素最终确实都排出体外了,看似浪费了,但实际上这些维生素作为催化剂已经在人体内发挥其应有的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

钱学森生于1911年,卒于2009年,享年98岁。从86岁开始,钱学森受骨质疏松等问题困扰,长期卧床,外出只能坐轮椅。晚年的钱学森不但采纳了鲍林的维生素养生大法,还长期坚持练习气功。钱学森一生都在研究系统控制论,受系统控制思想的影响,钱学森公开表示,中医学中的整体论思想更接近系统控制论,比现代医学更有科学性。

钱学森因为对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在钱学森时代,全世界多地科学家其实形成了一种对特异功能研究的风潮)的痴迷而受到许多人的批评,但他也不以为然。他坚持每日两次,每次做一个小时的气功。像鲍林一样,这种有大成就的科学家们在常人看来都有些固执己见。不过他最终在卧病在床的情况下,依然能得享遐龄,这也非一般人可以办到的。

关于钱学森的许多争议,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甄别其是非。比如钱学森曾经撰写过文章,提到按照科学理论,从将太阳能转为生物能的角度来看,粮食亩产万斤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观点在此前曾经受到强烈的抨击,但随着这些年农业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人类种植的红薯确实已经可以亩产万斤以上。将来谷物类是否也能有如此高的产量呢?这需要时间来证明。

钱学森的大脑非一般人可比,他要离开美国时,美国人认为钱学森一个人在军事上的作用可以顶五个师。可能很多人觉得五个师的军事力量也不过如此,但美国军队的编制和中国不一样,那时美国的一个师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军团,当时美国全部兵力亦不过十个师而已。

所以这句话大致相当于说钱学森一人可抵美国一半的军事力量,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和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的贡献的确当得住美国人对他的这种评价。如果没有钱学森的贡献,我们的国防事业很难有今日之成就。迄今为止,钱学森的博士论文和他有关系统控制论的专著仍然有难以撼动的影响力。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许多有争议的观点究竟是对是错,不是当下能够判断得了的。

除了钱学森外,我国另一位大科学家郑集教授也是维生素养生法的支持者和践行者。郑集教授不如鲍林和钱学森那么有名,但学过高等化学的人基本都会知道郑集教授。因为郑集教授是我国普通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也是我国营养学的奠基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普通生物化学》的主编就是郑集教授,这是几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们的化学教科书。

郑集教授生于1900年5月,卒于2010年7月,享年110多岁,生前长期在南京大学任教。郑集教授长期服用维生素补充剂,他服用的是普通药店出售的最便宜的那种维生素。但他没有像鲍林那样激进,他的每日用量如下:维生素A丸一粒,维生素B1:10-20毫克(10毫克/粒),维生素B2:5-10毫克(5毫克/粒),维生素B6:5-10毫克(5毫克/粒),维生素C:300-600毫克,维生素E:50-100毫克。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天天坚持不断。

除补充维生素外,郑集教授在饮食营养方面也很注意,他荤素杂食,以素食为主。多吃蔬菜,不吃动物油脂和肥肉,只吃植物油,少吃油炸、腌制食物和过辣、过咸、过甜食物。进餐定时,每餐只吃八九分饱,细嚼慢咽。他也长期食用中药枸杞,常吃豆腐、鸡蛋和牛奶。

郑集教授在60多岁时曾经做过两次大手术,此后就非常注意健康问题。他也坚持运动,他有一套坚持多年的综合健身操:(1)快步200~400步。(2)骑马式半蹲(3)云手(4)划船、扯篷、撒网(5)凤凰展翅(6)压腿(7)并膝旋转(8)摇头摆尾(9)游水(10)左右弯腰(11)左右开弓(12)捶腰摩腹(13)单举手(14)拍胸呼吸(15)头部运动(16)跳动和原地踏步(17)立正静思。

这些大科学家们的养生方法当然都不是单一的,他们的养生方法是综合的。他们一生都与科学文献打交道,对人的生理特性有深刻的认知,并能将其研究践行,所以他们都高寿得很。严格说来,这三位科学家的身体素质都不是特别好,科学养生是他们长寿的重要保障。

我本人也受到了这样的理念的影响,我也在补充维生素。不过我不是按照鲍林和钱学森的方法去大剂量补充维生素,而是按照郑集教授的方法在补充维生素。

目前我早晚各按照郑集教授的剂量服用一次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也在补充维生素E和A。同时我根据自己身体的特点,还坚持补充微量元素锌(用的是钙铁锌咀嚼片)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因为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所以需要长期护肝,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最好的护肝剂之一)。

这样的补充方案是否能让我长寿我不知道,但我以前很容易口腔溃疡,自从用了这些方法后,口腔溃疡很少复发。配合运动(我最喜欢的运动是俯卧撑和骑行)后,我的身体状况很不错,我身边的许多人都认为我属于冻龄人士,容貌比同龄人显得年轻不少。新冠对我身边的许多人的身体有影响,但我的身体在新冠前和新冠后差别不大。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微信:zhouzhiyuan1979,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