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定喘丸是一种现代中成药,该方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该方组成为:蛤蚧11g,瓜蒌子50g,紫菀75g,麻黄45g,制鳖甲50g,黄芩50g,甘草50g,麦门冬50g,黄连3[……]
分类目录归档:中医药
中成药大活络丹的常见作用
大活络丹是一张中医名方(亦名大活络丸),该方出自《兰台规范》(原出处为《圣济经》,该书已佚),在《经验各种秘方辑要》中,该方又有异名“神效大活络丹”。大活络丹有现成的中成药出售,故患者不必据方自制,该[……]
AI医疗与量子计算对医疗的影响
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消息称,该研究员研发的AI(人工智能)医院最快将会于2025年上半年,上线坐诊,最近,该院研究人员正在对AI医生进行集训。该研究院研发的42位AI医生可对儿科、呼吸内科、皮肤[……]
健胃助眠的“茯神饮”
《外台秘要》中引录了《延年秘录》中的一张名为“茯神饮”的方剂,该方组成为:茯神4钱(12g),人参3钱(9g),橘皮2钱(6g),甘草钱半(4.5g),生姜2钱(6g),酸枣仁9钱(27g)。[……]
退热、通便、平喘的“宣白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是中医温病学派的一张经典方,出自温病名著《温病条辨》。该方组成为:生石膏5钱(15g),生大黄3钱(9g),杏仁粉2钱(6g),瓜蒌皮1钱5分(4.5g)。以1升水煎煮至400ml左右,[……]
治胃痛、便秘和痛经的成药“六味安消胶囊”
六味安消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其组成为:藏木香、大黄、山奈、寒水石、诃子、碱花等六味,该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该方亦名六味安消散。因为市场上有现成的中成药出售,故不建议患者自己配制[……]
乌鸡白凤丸的多种功效
乌鸡白凤丸是一种妇科名方,许多人都知道它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常见妇科病的经典名方,但殊不知,乌鸡白凤丸还有许多其他的“妙用”。
乌鸡白凤丸处方出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该方组[……]
《张氏医通》中治疗疠风焮肿痒痛(麻风病)的“九龙丸”
《张氏医通》中收录了一张治疗疠风焮肿痒痛的方剂“九龙丸”,该方组成为:当归、苦参各2两,防风、荆芥、羌活各5钱(15g),蝉蜕、川芎各5钱(15g),全蝎1钱(3g),大风子仁8两(240g)。此为1[……]
从两张古方看连翘治疗淋巴结肿大的作用
连翘号称“疮疡之圣药”,是中医外科治疗肿疡类疾病的首选药。传统中医认为连翘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连翘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感染、退热、消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止吐等作[……]
止痛中成药之元胡止痛片
元胡止痛片是一种现代中成药制剂,该药配方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中。该方组成为:醋制延胡索(亦名元胡)445g,白芷223g。
元胡止痛片的制法为将白芷166g粉碎成细面。再[……]
治疗胃灼热泛酸的“清痰丸”
《医学入门》中有一张名为“清痰丸”的丸药方,该方组成为:苍术2两(60g),香附1两5钱(45g),瓜蒌仁、半夏各1两(30g),黄连、黄芩各5钱。以上药共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直径约6-8mm[……]
理气化瘀、通经止痛的“乌金丸”
“乌金丸”出自《成方便读》,该方组成为:香附4两(120g),牛膝1两5钱(45g),官桂、五灵脂、延胡索、当归(醋炒)、桃仁(去皮尖)、乌药、莪术各1两,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木香各5钱(15[……]
《千金要方》中治疗消渴(糖尿病)的“茯神丸”(宣补丸)
“茯神丸”出自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集验方》中将其改名为“宣补丸”。该方组成为:黄芪、瓜蒌、麦门冬(去心)、茯神、人参、炙甘草、黄连、知母各3两(90g),生地黄、石膏各6两(180g),菟[……]
秋冬季常用的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桂龙咳喘灵”
桂龙咳喘灵是一种现代中成药制剂,有的中成药厂将其制成桂龙咳喘灵胶囊,也有的中成药厂将其制成桂龙咳喘灵片,两种剂型都可以在药店或网上药店买到。二者组方一致,功效相同,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个人习惯选用。[……]
治疗咳血的清金丹
“清金丹”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组成为:杏仁(去皮、尖,并用牡蛎粉末将杏仁炒黄后,去牡蛎粉不用)1两(30g),青黛1两(30g)。以上二味,共为细末,以黄蜡一两熔化后为赋形剂,与药末一起和为[……]
《医宗金鉴》中治疗溃烂的“腐尽生肌散”
《医宗金鉴》中有一张名为“腐尽生肌散”的外用方,该方组成为:儿茶、乳香、没药、血竭、旱三七各3钱(9g),冰片1钱(3g),麝香2分(0.6g)。以上药,共研为末,撒于患处,每日2次。
如溃烂处[……]
治疗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中成药肝脾康胶囊
肝脾康胶囊是一种中成药,该药的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芪、白芍、青皮、白术、茯苓、鸡内金(炒)、三七、姜黄、郁金、水蛭、板蓝根、熊胆粉、水牛角浓缩粉等。
肝脾康的功能为疏肝健脾,活血解毒,主治肝郁脾[……]
治疗心悸气短的中成药“养心定悸膏”
养心定悸膏是一种进补用的膏滋,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该方组成为:生地黄120g,麦门冬60g,红参20g,大枣60g,阿胶20g,黑芝麻50g,桂枝30g,生姜30g,炙甘草40[……]
中药玉竹的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肿瘤、抗突变作用
中药玉竹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玉竹的根茎,在古代本草类著作中又常被称作葳蕤,因其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也有本草类著作称之为葳参。玉竹,顾名思义,它的形状像玉制的竹子,颜色多为黄白色,呈管状,一节一节的,所以它[……]
治心脑疾病的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是中医的一张治疗神志病的名方,中医的神志病与现代医学中的精神科疾病和心脏疾病等有关,实际上这二者往往也存在共病现象。
历史上以天王补心丹为方名的方剂有多个,其中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退热止痛的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为荆芥(去梗)、贝母(去心)、天仙藤、前胡、青皮(去白)、柴胡、炙甘草、陈皮(去白)、秦艽、鳖甲(醋炙)各1两(30g),葛根2两(60g,焙),白芷、肉桂[……]
两张治疗偏头痛的散剂方
方一:偏风散(出自《良方集腋》)
组成:当归4两(120g,酒洗,晒干,炒),白芍4两(120g,炒黄),石膏4两(120g,煨),牛蒡子4两(炒)。
以上各药,共为粉末。每次取3钱(9g[……]
治泻痢不止的“三黄熟艾汤”
“三黄熟艾汤”出自《类证活人书》,该方组成为:黄连、黄芩、黄柏各7钱5分(22.5g),熟艾叶5钱(15g)。以上药,共为粗末,如麻豆大,用水500ml,煎至350ml,去滓,温服,每日2次。现可直接[……]
张景岳治疗“历节风”(痛风)的“愈风燥湿化痰丸”
“愈风燥湿化痰丸”出自明代医生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该方组成为:白术(炒),苍术(米泔浸)、杜仲(姜汁炒)各2两(60g),牛膝(酒浸)、川芎、薏苡仁、巴戟天、补骨脂(炒)各1两(30g),当归、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