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言的放过

我们一生要遇到很多人,要经历很多事,正如古人所言,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我们遇到的人和事,不如我们的意愿的多,如愿的少。很多人在不如意时心情失落,这是人之常情。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要学会不产生情绪上的波动,默默无言的放过那些令我们不悦的人和事,不强颜欢笑的去取悦他人,也不去激怒他人。

我以前不懂得沉默,总希望辨明是非。但是岁月告诉我,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在《战国策》里,乐毅说:“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有些人我们希望和他们绝交,也有些人达不到想与之绝交的程度,但是却需要我们作出否定的表态,在这种时候,沉默是一种理性而又不失体面的选择。

沉默可以避免“出恶声”,一旦出恶声,就难免结怨。《菜根谭》里有句名言:“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我听说李嘉诚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释怨固然好,但是更好的是不结怨,不结怨就无须释怨了。正如佛教徒常说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怨也应在源头上断绝了才好。

听说太平洋南岛萨摩亚国的国民,从小就喜欢把孩子们逗得很兴奋,然后又让他们体会到很失落的心情。这种不知因何而产生的教育传统,让这个岛国的国民们过得很幸福。因为他们从小就明白了,人生的很多期望终究要落空,所以他们习惯了不抱太高的期望去生活。这种人生态度让他们情绪稳定,反而很容易满足和快乐。

萨摩亚的这一优良传统,与佛教修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佛教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人熄灭心中的贪嗔痴慢疑,平息心中太过强烈的欲望和执着的情感。

人生如白驹过隙,去得很快,最不值得珍惜的就是不良情绪。任何事情,放置十年,再去回首时,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尽管当其发生时,我们或许会为其或兴奋或失落,但是在岁月的淘洗下,这些事情终究都会了无痕迹。

年龄和阅历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处变不惊的能力。处变不惊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验,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落后凝练而成的处世智慧。中年以后,很多人会比年轻时更能处变不惊。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心智成熟了,变得比年轻时有更好的忍耐力或曰定力。

大多数中年人会比年轻人更沉默,他们的情绪不会那么容易失控,生活已经教会了他们用更好的办法去避免自我情绪的爆发。假如一个人到了中年,还不具备这项能力的话,说明他还没有正常的成长起来。

青年如火,中年似水。火是炙热的,水是宁静的。所以青年人所好的那些争斗,中年人并不太热衷。

同一个人在青年时期热衷于出人头地,到了中年就可能很会收敛自我;在青年时期热衷于争辩对错者,到了中年也许会变得沉默寡言。从青年到中年,我们在某些方面会走向自己的反面。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我们从生活中汲取的营养,足以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