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出汗过多的几种解决方案

临床中,我发现有部分癌症患者有出汗过多的症状,我尝试过几种方法,略有效验,特撰此文,把我自己常用的几种止汗药物和方剂推荐给大家参考。

玉屏风颗粒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是来自于一张中医古方“玉屏风散”,玉屏风散由生黄芪、防风、白术等三味中药组成。其功效为益气、固表、止汗,可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㿠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玉屏风散是扶正固表止汗的代表方剂,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止汗中药,对身体虚弱的癌症患者尤其合适。

一般中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癌瘤的消耗,身体较为虚弱,明显的畏寒怕风,在空调房间里呆一会儿就受不了,但是却又很容易出汗,一出汗还特别容易感冒或出现鼻炎的症状,这样的患者就非常适合用玉屏风散。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也经济实惠和方便实用,目前有多个厂家生产玉屏风颗粒,在多数地方玉屏风颗粒也属于医保用药。

淡竹茹汤加味

淡竹茹汤是中医治疗“妇人脏躁”的一张常用方,我在临床中发现,这张方子对治疗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多种症状皆有效果。

传统中医认为淡竹茹汤具有养心安神,清心除烦的功效。可主治心虚烦闷,头疼短气,内热不解,心中闷乱,及产后心虚惊悸,烦闷欲绝。脏躁,悲伤不止等。

但实际上这张方子也可以用来治疗癌症患者的情绪紧张和出汗过多,尤其是部分癌症患者有一紧张就出汗的现象。对这类患者,使用淡竹茹汤可以同时缓解情绪紧张和出汗不止的症状。如果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有止汗作用的浮小麦,则效果更佳。

方如下:

麦冬15g,淮小麦30g,浮小麦30g,炙甘草10g,党参15g,茯苓15g,法半夏10g,淡竹茹10g,生姜7片,大枣3-5个。

这里的淮小麦是一味中药,很多药店里不买,可以网购。淮小麦和药店里的浮小麦是不一样的,浮小麦是未成熟的麦子,放在水里会飘起来,所以叫浮小麦,其主要功效为止汗。淮小麦则是产于淮河流域的成熟小麦,主要作用为养心安神。

这张方子我自己也常用来治疗抑郁症(尤其是产后抑郁症),有一定的疗效。中医的方子向来是可以一方多用的,在中医看来,只要病机一致,无论表现为什么症状,都可以用同样的思路治疗,这叫异病同治。

三仁汤和桂枝汤

古人有句话:“汗出不解,非风即湿”,这是说热证用了发汗解表的药后,汗出来了,但是患者的热还是没有解除,依然出汗和发热。那么就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太阳中风”,一种是内有湿热。太阳中风后的自汗不止可以用桂枝汤解决,内有湿热的汗出不止可以用三仁汤来解决。

印会河教授曾提出中医治病要重视“抓主证”,抓主证就是抓住主要矛盾,不需要次要症状都具备才决定用某种方子。“汗出不解”的主证是汗,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热”,所以对出汗不止的患者,只要能确定属于什么“证”,我们还是可以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来使用桂枝汤和三仁汤的。

桂枝汤治疗的自汗不止的患者具有怕冷和怕风的特点,“太阳中风”是“太阳经中风”的意思。太阳经主一身之表,有卫外的作用。太阳中风后,患者的正气就失去了卫外的能力。这时候就要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鼓舞卫阳之气。卫阳之气一稳固,就不出汗了。

桂枝汤方: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大枣5个,生姜5片。

那么湿热有什么特点呢?中医认为湿热是湿和热合在一起,一般这样的患者多会有大便粘滞,心情烦躁,午后发热或五心烦热的症状。对这样的患者,要祛湿才能退热止汗。

中医认为湿热混在一起,就像油和面混在一起,不易分离,必须釜底抽薪,把湿除掉,才能祛除患者的热。祛除湿热的代表方剂是三仁汤,当然,也有人说茵陈五苓散也很好用,不过我个人比较偏爱三仁汤,用得较多的是三仁汤。我这里把三仁汤和茵陈五苓散方都附上,供读者自己参考。

三仁汤方:

杏仁6g,薏仁30g,白蔻仁6g,茯苓15g,法半夏10g,淡竹茹10g,生姜7片,通草6g,厚朴6g,滑石15g(包煎),竹叶3g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15g,桂枝10g,白术10g,泽泻10g,茯苓10g,猪苓10g。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阴虚盗汗的患者,一般以儿科患者为多见。所谓盗汗,就是睡觉时出汗,醒来的时候不出汗,这种阴虚盗汗的就可以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很多厂家有生产。

如果一个患者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证型,是可以把以上的方案组合使用的。比如桂枝汤合并玉屏风使用,三仁汤合并淡竹茹汤使用等。

当然,中医治疗汗证的方案还有很多,很多医生会有自己的偏好,以上这些方案是我个人的一种用药偏好,在实际的临床中也确实解决了部分患者的问题。也还有一部分患者是这些方子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找医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开方治疗了。我写的这篇文章有以点概面之嫌,也只有供大家参考的作用。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