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生命力在临床疗效

最近有一些初出道的临床中医师,大多数是刚刚从中医药大学毕业没多久的中医,看我的文章后联系我,有一些向我诉苦,表示实在清贫,经济拮据,难以支撑。也有一些表示自己在学校里学医时没有碰到疗效令自己信服的中医老师,所以这些学中医出身的年轻医生们,自己都对中医没有信心,觉得很难坚持自己的中医梦想。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不仅仅只是年轻中医的问题,很多年轻西医同样存在这样的困惑。

大概五六年前,我去拜一个老中医为师,同去拜师的有一位学西医的老兄。这位老兄跟我说,他在医院里给病人治病治到快精神崩溃了,因为病人送进去的时候还好好的,从医院里出去的时候病情加重了。这种经历太多,以至于他开始怀疑西医有没有作用,自己转而学中医来了。

我相信这种心理是每个医学生穿上白大褂,自己独立临床治病时都需要经历的。

我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完全靠自学,走传统医学师承模式考证的中医,我遭受的挫折感比诸位科班出身的可能更多一些。

我经常需要面对患者的蔑视,刚开始时,心里常常会有被刺痛的感觉。渐渐的,随着自己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疗效越来越出色,治疗有效的患者介绍的新患者越来越多,这种境况改善了很多,自己的对医学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但是这条崎岖的学医行医之路我走了快二十年,每次我想退却,我的老师和我的患者们都会鼓励我,我就这样战战兢兢的走到了今天。现在处理很多疾病,经验丰富,有时疗效出色到令人不可思议。

我曾治疗过一个因为放疗而瘫痪了近五年的宫颈癌患者,只给她开了白芍和甘草两味药,大家知道这是芍药甘草汤,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弃杖汤,这个患者喝了三天后,可以去逛商场了,她兴奋得手舞足蹈,我比她更兴奋。

另一个患者动则眩晕,每次眩晕时只感天旋地转,需要输液折腾几十天才好,各医院里的医生都认为无法可想,有一次她眩晕时来找我。我也只给开了两味药:白术和泽泻,大家知道这是张仲景的泽泻汤,她喝了一副,再也不眩晕了,抓的三副药剩下两副。后来她老公醉酒,晕得不行,她把剩下来的泽泻汤给煎了,让她老公喝了,她老公喝了后也不晕了,然后他把泽泻汤当醒酒汤来用。

今天我这里来了一对找我复诊的夫妻,夫妻俩此前都来找我看鼻炎。

丈夫是学理工出身的,自己干医疗的,对中医很不待见,一贯觉得中医靠不住,只是过敏性鼻炎太严重了,鼻涕、眼泪齐流,喷嚏不停,根本没办法工作,在家里不工作专门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一段时间了,在北京找了不少的中西医大夫看过,就是治不好。我给开了六味药:石膏、甘草、麻黄、杏仁、苏梗、苏叶,患者自己抓了12剂药,吃到7剂病痊愈了。

妻子也说找我看鼻炎,号脉沉细迟无力,我告诉她,她的鼻炎不严重,但是她的心脏要出问题。她说自己心脏一直蛮好,没有问题。结果看完后回家一周左右时间,突发早搏了。

这下他们一下子就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十分的信服,开始接纳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最近自己也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去了。而且把他们的儿子托到我的门下来学中医。

我讲这个不是为了吹嘘我自己的医术有多好,而是我的读者中有好多是临床中医师,有一些干着干着直泄气,坚持不下去。我自己体会过中医的疗效,不希望我们业已人才调零的中医界,越来越留不住人。

熊继柏老大夫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我们中医要生存下去,在于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我对这话深表认同。以前我在患者面前不怎么抬得起头,现在患者蔑视我,我就很平和的看待这个问题,对我信任的患者已经很多,些许质疑的不搭理就是了。

已故的上海知名老中医裘沛然先生讲他刚干中医时,也是年轻学浅,疗效不出色,患者少,他就趁着患者少的时候拼命的多读书,随着自己医学知识积累得越来越丰厚,临床疗效也越来越好,开始深受患者欢迎。

裘老说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有时一个患者反复治都无效,但是患者还是能坚持依从他,不断的调方后,最后终于也把患者治好了。裘老前辈是个诚实人,把自己的这种亲身经历讲出来了,这对我们后学之辈是一种鼓励。

大家在中医学校里读的那一点书是远远不够的,临床时还需要读大量的书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我看熊继柏老大夫的医案,熊老号称不开一张没有汤头的方子,他几乎把中医各门各派的经典名方都记熟了,所以疗效出众。这就怪不得国家派他去给非洲总统治病,他的疗效高,与他读书多,根基扎实,记得方子多,治病时能信手拈来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学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读书、多记忆、多思考、多临床,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自然而然的疗效就不断的提高了。只要疗效高,患者口碑传播,一个医生的名气将会不胫而走,生存不会再成问题。

我以前对中医的疗效也怀疑,也曾怀疑自己是不是误了自己一生,我的老师只简单的回答我八个字: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现在这些年,我自己临床治病时,很多时候疗效非常的令人满意,我对我的老师赠送的这八个字就体会得越来越深了。

以前北京四大名医中,三个是自学成才的。为什么自学成才的更容易成为疗效出色的医生?我自己的体会是,自学成才的中医师更喜欢阅读,像施今墨,我看他的医案,就为他的阅读量深深的折服。

目前我国中医院校的教材,从初级的到高级的,我都有一套,也都看了看,窃以为,仅仅学这些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王永炎教授将学习中医的诀窍总结为“读经典,做临床”这六个字,我自己的体会是,一个临床中医师的阅读量越大,临床疗效会越高,同时,临床经验越丰富,对中医经典著作体会越深刻。一个中医师要反复读经典,不断的温故而知新。

我们只有在“读经典”和“做临床”这两件事情上下苦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最终才能靠着我们的疗效去让患者心悦诚服。我们中医的生命力,也全部在临床疗效上。也只有临床疗效,才能提高我们学医的乐趣和热情。

我希望大家能在中医的路上坚持,严肃认真的为患者看病,不吹嘘,也不气馁,不浮躁,虽然刚开始的十年可能会艰难点,但是一般来说,坚持十年以上的阅读和临床,大家都会有不错的收获的。

至于社会各界对中医疗效的质疑,大可充耳不闻,随着大家自己临床疗效的提升,我相信没有一个疗效好的中医师会缺患者。

作者网站:www.zhouzhiyuan.comwww.zhiyuanzhai.com,微信:zhouzhiyuan197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