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去妙峰山了,马上就要离开北京去外地上学,在离京前,我想去妙峰山逛一逛。于是前天抽空去了一趟,本来只是想到了丁家滩和担礼村就往回走,但是走着走着就到了下苇甸。再往前走看到有神泉峡景区的路牌,路牌显示神泉峡离下苇甸不远。我还从来没有去过神泉峡,一时兴起,就往神泉峡走了。
只是没料到,这十来公里路都是盘山路。山路十八弯,到处都是急转弯、连续转弯和落石的警告标志。但既来之,则安之,门头沟的盘山公路修建得很好,两侧都有护栏,偶尔也能见到一两个骑行者从山上骑着自行车下来,说明这里还是很安全的,于是我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爬到神泉峡。
山上的风景很好,门头沟地区山峦连绵不绝。走到半山腰上环顾四周,映入眼帘的是莽莽苍苍的一大片山脉。山连着山,看不见尽头。时值夏秋之交,山上草木葱茏,一望无际的都是起伏不定的绿色。四野无人,仅偶尔有车经过,我站在这半山腰上,襟怀开阔,心情大好。
继续往上走,来到了上苇甸村。如果不是这一次攀爬了这座山,我还不知道原来下苇甸村的上头还有这么开阔的一个上苇甸村。我是正中午时分爬到上苇甸村的,到村的时候,烈日当空,八九月份的太阳还很毒辣,村里的村民们都躲在家里避暑了。看路标,这里离我要到的目的地不远。
继续前行不多一会儿,就来到了另一个村落——炭厂村。进了炭厂村,眼前一亮,这里俨然就是一处桃花源。炭厂村的村口,有一处大的高山水潭,水潭的水是从上方的山溪流下来的。今年夏天北京雨水多,山溪水充沛得很。山上的溪流如小瀑布一样,飞驰而下,汇聚在一处沟壑之中,再沿着这条山沟,流向下方的碧潭。这整个的山系和水系所组成的一大片景色秀丽的地区,就叫神泉峡。
山溪和碧潭里面的水都清澈见底,溪谷和潭底则尽是被水流冲刷得光滑得很的石头。潭中有丰富的水草,鱼在水中悠闲的游荡着,即便在水底的鱼,也清晰可见。这里的鱼与城里池塘里养殖的观赏鱼类不一样,这里基本都是野生的鲫鱼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鱼,这些鱼更有野趣。
村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明了炭厂村这个名字的由来。原来这里在清代是专门为皇宫烧炭的,所以村的名字叫炭厂。看到这块铭记牌,我不由得想起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今天的炭厂村已经成了京西门头沟的一处旅游景点,但是在清代,这里却是卖炭翁们伐薪烧炭的地方。昔日的烧炭工人们烧好了炭,想必是要驾着牛车或骡车往山外走的。他们虽然不一定会遭遇白居易笔下的不幸,但谋生的艰辛一定也是免不了的。
今天这里虽然是旅游区,但是游客却少得可怜,以至于山上的农家院和民宿大都处于歇业状态。爬这么高的山很费体力,到了炭厂村,人其实就很饿了。但我连续找了好几家农家院,没有一家有饭吃。好不容易在神泉峡售票口附近找到了一家农家院,老板娘勉强同意给我们烙张葱花饼和摊份鸡蛋吃,顿感找到了救星似的。收费不贵,一顿饭人均二十三,比山下的肯德基的快餐还便宜。
和中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一样,炭厂村现在也只有一些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但这里却有一个乡村卫生室,我看到这样的乡村卫生室,感到十分亲切。六年后,我从学校毕业了,就很想找一个这样的乡村卫生室,中西医并用,为一方的老百姓治些小病。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环境,也喜欢这种工作模式。这里的一切就像我小时候在乡下经历过的一样,邻里之间,彼此都熟悉,关系融洽,生活简单。我从小的理想不是到大城市当大名医,而是在这样的小乡村当赤脚医生。行医之余,务农、看书、写作,自娱自乐。
中国古代有许多医生过的是这样的生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南北朝时期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陶弘景写下了许多名篇描述他在山中隐居的生活,比如其《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在炭厂村这样的山村生活,则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所描述的那种神仙日子就在眼前了。
陶弘景还有一首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是这样来描述他在山中隐居的生活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我非常喜欢陶弘景的这首诗,陶弘景弃官不做,在山中著述,完成了《本草经集注》这样的药学巨著。他在山中耕读期间所享受的乐趣,我是能感同身受的。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和他一样,在京郊的某个山村的卫生室里当个村医,与白云为伴,以著述为乐。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目前学业繁忙,精力有限,毕业前无法为您提供服务,敬请谅解,患者朋友请到正规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