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风景再美,也不如我心深处的星空灿烂

到学校上了两个半月学,终日过着教室、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今日下午,学校组织消防演习。遇上这么无趣的活动,我溜出校门,转悠了一下午。去了一趟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离学校仅1.5公里),傍晚顺便在外吃了顿16元的华莱士西式快餐。

吃完饭后,步行回学校,一路上也算是看到了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路边的小店,与我们县城的情景没有太大的区别,人们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谋生活。微信给我推送了不少本地的风景视频,等餐时无聊,我刷了刷这些风景视频,但是没有想去观摩的欲望。

中年大叔的人生,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我不需要太多的新鲜感,只需要有一块能让我乐在其中的方寸之地,让我不受打扰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外面的风景再美,都不如我心深处的星空灿烂。

来学校后,旧友经常给我推送各种各样的时事新闻。开始的时候,我也会点开看一看。后来渐渐地就没有时间去点开了,也不怎么回复老友们的这类信息。因为我们学校的课程太紧,要想吃透专业课内容,我需要看不少的课外文献和教学视频,所以也就没什么时间去关心其他的事情了。慢慢的,老朋友们也不跟我分享社会热点了。

校门之外和校门之内,真的是两个世界。校外世界纷纭复杂,校内生活的主题只有学习。上次回家,孩妈调侃我说,你现在本可以和别的同龄人一样,过着喝茶侃大山的悠闲生活,自己却选择了去学校过苦哈哈的学生生活,这叫自讨苦吃。

我其实很喜欢这种生活,如果能让我在北京市过这样的生活,不必离开家庭太远,我甚至愿意余生一直过这样的生活。现在的生活,于我而言,唯一的缺憾就是不能和家人每天团聚。周末回家,我格外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总是希望孩子和孩妈能多陪陪我。我虽然看起来开朗活泼,但是却并非热爱社交的人,我最喜欢的是我的家庭。

如今的大学,基本都实现刷脸进校门,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是进不了学校的。进了校门之后,能明显地感受到,校园里面还是一个相对纯粹的世界。

刚到学校时,我内心还是存在一些不适的,也对这个年龄和年轻人一起学习心存恐惧。但渐渐地,我完全适应了校园生活。身边的同学喊我老顽童,他们觉得我幽默风趣,和他们不存在代沟,喜欢和我开各种各样的玩笑。摸索了两个多月,找到了适合我自己的学习方法后,学习渐渐也得心应手了。

现在我可能是班里学得比较好的学生之一,如果说深度学习,则可能是全校第一。其他同学肯把课本啃透就不错了,我显然是不能满足于学校教的这点东西的,它们对我来说都太浅显了。我身边的这些年轻人,热爱学习,且能自律的简直是凤毛麟角。而我在他们这个年龄,就已经是自律的楷模,现在年近半百,就更加不会像他们一样浪费光阴了。

因为大龄学生很少见,所以刚开始时,总会有人打听我的各种情况,也会有人找我搭讪。我这段时间尽量远离人群,大多数时间躲在自己的教室里,消化自己购买的课外文献和电纸书,不与外界接触,现在也就没什么人再来打扰我了。

我的Kindle软件里和微信读书APP中还有几千本电子版医学类书籍,这些都是我过去近二十年来,一本一本地买下来的。这些电纸书的质量很好,毕竟是花钱买的,内容和排版都属上乘之品。我在学校期间,刚好可以很便利地利用它们来补充教材的不足。辅导员给我一把教室里的钥匙,我可以随时到教室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渐渐地,我又回到了和在北京时差不多的状态——万人如海一身藏,隐匿在人群深处,靠读书和写作来自得其乐。如果这一辈子,我都能只用如此,那该多好啊!

我以前做过的心理测试显示我最适合从事的工作是研究员,我可能确实是从事研究工作的最佳人选之一。因为对于他人来说,心无旁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对我来说,心无旁骛是我最喜欢的状态。当我沉浸在阅读和写作之中时,我的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不希望有人在这样的时候闯进来,破坏我的安宁。

我想我的后半生大概会是西方的gentleman scientist式的人,gentleman scientist是一种不用为五斗米折腰,也不用为了科研经费而仰人鼻息但却又沉迷于科研的人。达尔文就是这样的人物之一,达尔文家里能够支撑他从事纯粹的科学研究。所以他一生大多数时候都可以沉浸在独立科研的快乐之中,不必受人支配和驱使。

我受过良好的商业训练,有敏锐的商业头脑,年轻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学习和掌握的各项技能足以让我一生无论做点啥,都可以衣食无忧。我对物质生活的欲望极低,食足裹腹,衣足蔽体御寒,就不复多求。我又如此热爱研究生命科学中的一切问题,所以对我来说,在医学领域做个gentleman scientist可能是我最好的归宿。

我已想好了未来的路,从这所学校毕业,拿到医学文凭后,我的后半生将会沉浸在医学研究和著述中。在国家图书馆里,磨几十年的冷板凳,只用娱己,无需在乎任何其他人的看法。而外面的这个花花世界,它无论怎么沸腾澎湃,都与我关联不大,我的心像古井一样,波澜不惊。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