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贻俊教授1927年生于北京中医世家,梁教授曾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是国家级专家,1990年被两部一局评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是国家指定继承学术经验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擅长用中医治疗血液病、内科疑难杂症和妇科病等。本文摘录其治疗两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医案,从中学习梁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思路。
病例1
陈某,男,36岁。1982年2月1日初次找梁教授诊疗。患者心悸、头晕时时发作2月余。1981年因外感高热,服用土霉素及止痛片治疗外感后,出现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查血显示血红蛋白50g/L,骨穿显示“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1982年2月1日被中日友好医院收住入院。入院查血显示血常规与血小板均异常。患者心悸、头晕,动辄眩晕欲倒,排尿时目眩,多汗,四肢乏力,饮食及二便正常。面色苍白,前胸及左腹股沟处散在出血点。舌淡白,苔薄褐,脉弦滑细数。
梁教授诊断其为中医的“血劳”,辨证属阴血亏极,阴不敛阳,致阴虚阳亢,髓竭血枯,肾不生血。拟以滋阴益气,养血敛阳法治疗。
初诊处方如下:生地30g,熟地30g,淮山药30g,何首乌25g,五味子15g,桑葚25g,菟丝子20g,枸杞子15g,当归15g,阿胶15g(烊化),牛膝20g,墨旱莲25g,生牡蛎25g(先煎),黄芪30g。每日1剂,早晚各服用1次。因患者病重,故同时配合康力龙每次20mg,每日3次,以及抗生素、输血等支持疗法。
二诊时,患者反馈经常出现鼻衄、便血、低热等症状,于是在上方基础上加侧柏叶20g,地榆40g,女贞子30g,三七片15g,知母15g,地骨皮25g。嘱患者当出血、低热得以控制时,减去所加的这些药,每日再服用人参5g,并配合服用鹿胎膏2g/日。
经过以上联合治疗至3月底,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精神好转,安静时及活动不再心悸、头晕,食量增加,基本生活可自理,心率80-90次/分,但仍然反复出现鼻衄、皮下出血及大便潜血,低热,仍然需要每5-7天输血300ml。5月上旬,汤药改以清热滋阴养血潜镇为主,方以苍玉潜龙汤加减。
处方如下:白芍40g,生地30g,牡丹皮15g,龟甲20g,龙牡各30g,沙参20g,生石膏25g,石斛20g,知母15g,茅根40g,藕节40g,地榆40g,侧柏20g。另外以云南白药每6小时服用1次,每次服用四分之一瓶,每日再以人参15g另煎饮用。
患者按照上述方案治疗至7月上旬,出血倾向明显减轻,感染次数及程度也减少了,输血间隔有所延长,从5天延长至7-8天,血红蛋白维持在30-35g/L。此后曾一度加大补肾温阳之品(菟丝子、巴戟天、肉桂),但因反复感染、发热、出血不易控制,又改回苍玉潜龙汤加减治疗而使病情稳定。
9月中旬,患者四诊时反馈出血现象减少,体温正常,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仍然偏低,渐加入益气养血补肾生血之品。
处方如下:白芍30g,生地40g,牡丹皮15g,沙参20g,茅根50g,藕节50g,首乌25g,旱莲草20g,仙鹤草20g,女贞子25g,黄芪20g,当归10g,菟丝子20g。此后逐渐加大补气温肾阳之品用量,渐减强的松用量。
患者用药至10月底五诊,出血已不再明显,体温正常稳定,精神体力好转,输血间隔可延长至11天,血红蛋白回升,此后加大补肾阳和益气之品,以促进生血。
处方:上方加生黄芪35g,菟丝子30g,阿胶15g,熟地40g,巴戟天15g,肉桂3g,党参20g。
用药至12月底,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等持续回升,既已见效,遂遵循基本思路不变。
处方:党参20g,白术20g,黄芪30g,当归10g,白芍15g,阿胶15g,熟地25g,首乌25g,女贞子25g,菟丝子10g,巴戟天15g,鸡血藤25g,陈皮15g,山楂25g,肉桂3g。
治疗至1983年3月中旬,随着血象逐渐上升,患者面色红润,精神体力好转,体温正常,出血现象消失,大便亦无潜血,无头晕心悸。此后梁教授又在处方中加鹿角胶20g,并配合口服鹿胎膏或鹿茸精,患者治疗至1984年1月20日,经门诊服药至血象完全正常,恢复工作,共治疗了719天。
病例二
李某,男性,23岁。1999年11月17日初次找梁教授面诊。患者头晕、极度疲乏半年余。从1999年4月开始无诱因出现头晕和疲乏症状,在山西某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用泼尼松、丙酸睾丸酮配合间歇性输血治疗,效果不佳。9月份又行骨穿检查,骨髓增生极度低下,提示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予康力隆、鲨肝醇、安络血、维生素K等治疗,每周输全血200-400ml,病情变化不大。
梁教授辨证认为此患者属肾阴阳俱虚,精血无以生化,拟以温补肾阴肾阳,益气生血之法治疗。
初诊处方:黄芪40g,当归10g,白芍20g,熟地30g,首乌30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菟丝子25g,枸杞子20g,仙灵脾10g,巴戟天10g。泼尼松逐渐减量。
2000年3月24日患者二诊,反应服用上方4月余,未再输血,血红蛋白仍然偏低,一般情况明显改善,体力增加,亦未外感,无口腔溃疡及鼻衄。患者病情稳定,继续以上方加减。
二诊处方:黄芪50g,当归10g,白芍20g,熟地35g,首乌40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菟丝子30g,枸杞子30g,仙灵脾20g,巴戟天25g。并加肉桂末3g冲服,增强温补肾阳以生血。
患者遵方治疗至4月6日复查,血象已经大为好转,泼尼松停用。加大肉桂用量至5g,生黄芪用量加大至60g。
患者服药至5月10日查血,继续改善。遂在前方基础上,将肉桂量加大至7g,生黄芪用量加大至65g,熟地40g,枸杞子30g,并加鸡血藤20g。服用至6月2日,患者精神体力已如常人,无明显不适,仅偶见双臂内侧有数个小出血点,血象恢复正常。遂嘱其继续服用上方巩固治疗一段时间。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重症,在中医看来,这种病属于虚证,故治疗都是以扶正固本为主。梁教授治疗本病多例,效果较好。据其本人总结,此病属阳虚者易治,用温补肾阳之药物治疗,血红蛋白上升明显。但若属阴虚为主者,治疗就很困难,用药需兼顾滋阴扶阳。
梁教授的两则医案均重视扶正。病例一重在益气滋阴,苍玉潜龙汤加减。病例二重在补肾阳和肾阴,用黄芪当归补血汤与肾六味组方。两例患者用药剂量均较大,这是遵循重剂起沉疴的原则,不拘一格地用药,故其治疗最终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过程中,梁教授亦重视中西医结合,病情严重时,该输血时就输血,该用激素时就用激素。病情逐步稳固后,始徐徐而退,这样用药更安全可靠。
尊敬的读者,我正脱产在医学院校全日制学习,所有文章皆为我每日学习笔记或个人随笔,仅供读者参考。我目前学业繁忙,精力有限,毕业前无法为您提供服务,敬请谅解,患者朋友请到正规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我除此博客与微信公众号外,无任何其他自媒体。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zhouzhiyuan360(或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周志远”)
分享到